最近,QQ音乐的独家新歌正用QMC加密格式全面取代MP3,这是继今年5月腾讯娱乐音乐集团(TME)拿下环球唱片中国大陆数字分销权,与阿里达成版权合作,以及支持导入网易云音乐歌单之后,祭出的又一个杀招。
对QQ音乐而言,这是固化和沉淀用户的必然举措。
流媒的版权加密是大势所趋,Spotify的音乐都是加密算法的缓存文件,即使提取也无法播放,QMC作为一种独占格式,其加密特性决定了封闭性,即使是绿钻用户已经下载的歌曲也只能在会员期内播放,这在产品策略上相当冒险,但QQ音乐显然并不担心单方面的强硬举措引发用户不满,因为中国音乐消费正经历从自由下载到付费购买再到线上短时共享的历史性转变,拥有最多音乐版权的腾讯,只不过是不失时机的运用了这种优势。
对用户来说,跨平台流动的时代提前结束了。
中国移动互联网APP的头部集中度很高,但音乐流媒仍保持一超多强的格局与用户的自嗨式玩法有关,比如将其他平台下载的歌曲上传到网易云音乐,形成资源与播放器的自我捆绑,这种将版权音乐与会员体系割裂的倾向是QQ音乐最害怕的。
而QMC的版权加密抬高了跨平台成本,使得脱离会员体系的本地化或云端播放成为不可能,意味着原来忠诚度很差的用户不得不从一而终。在下载和买歌之后,中国人真的要适应租歌时代的到来了。
对友商来说,产品可能要败于版权了。
在中国音乐流媒中,网易云音乐一向以简洁的产品和丰富的内容互动独树一帜,这也是传承网易新闻APP的优势,尽管很多人对自带逼格的评论语境不满,但毕竟使网易云音乐在市场份额仅居第3的情况下拥有了活跃度更高的用户群体。
以Taylor Swift的新专《Reputation》为例,截止12月5日,网易云音乐完成482万首的实销,略微落后于QQ音乐的527万首,大大领先于腾讯收购的酷狗、酷我以及阿里旗下的虾米音乐。
QMC放大了QQ音乐的版权力量,加密格式的付费歌曲遏止了跨平台播放,这就有可能突破网易云音乐以UED和内容运营为壁垒的产品优势。
加密背后是贯通线下的野心。
流媒平台早就看上了WiFi音箱的潜力,这种设备可以通过 Air Play、DLNA 等多媒体协议将云端音乐无线串流播放,支持多设备连接,音质也比蓝牙有优势。
2013年9月推出的Spotify Connect就可以让设备从服务器直接获取音乐,手机退出应用甚至关闭都不影响播放,去年CES上Sony、Hrman kardon、Philips等公司都推出了一系列嵌入Spotify的音响。中国也有不少WiFi音箱集成了QQ音乐、豆瓣FM之类的资源。
这类设备的缺点是使用略为复杂,虽有传输速率的优势却拼不过低价易用的蓝牙设备,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流媒平台高度分散,对厂商的控制力有限,形不成有效的商业模式。
正版流媒时代的来临彻底扭转了这一点,高品质音乐资源被加密版权封闭在有限的平台之上,用户已没有选择,强势流媒对硬件厂商的发言权大大加强。
这个玩法其实也是共赢的,对Spotify来说,为用户创造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声学模型更先进的ogg vorbis q5(q9) codec压缩技术,使得付费用户可以享受高品质音乐,而免费用户也有普通音质;对唱片公司来说,MP3时代以来严峻的版权风险结束了,音乐消费在硬件终端也实现闭环了;至于硬件厂商,谁不愿意卖出更多的设备呢。
QQ音乐的QMC用意与此类似,一方面避免了“不开绿钻听歌”之类教程的泛滥,一方面也有助于寻找更多的外溢场景。当然,能否形成一种行业标准影响硬件厂商还取决于QQ音乐的生态规模。腾讯倒是一直看好Spotify,收购未果又提出了10%的换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