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产经 >

焦点热议:卢之遥:气候危机下的可持续未来

中新经纬10月31日电 10月27日,主题为“创新价值·绿色繁荣”的2022首届SEE基金会公益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为主办单位,中新经纬为战略合作伙伴,云集了百余名各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公益同仁等,共同围绕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生态支撑乡村振兴、多元参与共创和谐自然、企业家群体共建环保公益行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主旨演讲、对话分享,为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SEE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项目总监卢之遥博士发表了主题为“气候危机下的可持续未来”的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资料图】

大家都知道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性,那么SEE基金会是怎样应对气候变化的,我们做了哪些对可持续未来有益的行动?很高兴可以在这里跟大家一一讲解。

SEE基金会从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制定了“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的行动策略,就是要从商业的角度应对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引领一些重点企业和行业,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雄心,提供系统碳中和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企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从单个企业到整个行业的污染减排和碳减排,最终为我国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我们将整个产业链进行从前端到后端的梳理。前端就是企业生产,为推动可持续生产,我们会给从事工业污染防治一线行动和监督的相关伙伴提供帮助。中间部分是可持续绿色供应链,我们让品牌企业和行业去推动供应链绿色转型以及上下游的可持续采购。产业链末端是每一个进行产品消费的消费者,通过回收处置的阶段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从而推动可持续的消费。整个阶段我们都会用心培养和支持人才,这其中包括我们优秀的企业家领袖和伙伴机构。

行动一:“从污染防治到减污降碳,推动可持续生产”。SEE基金会有一个十年的品牌项目叫做“卫蓝侠”,促进空气、水、土壤的保护,是我们最基本的环境治理。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工业直接污染源,移动污染源为主要工作对象,致力于推动污染信息公开、污染源公众监督等等。卫蓝侠走过的十年也是从最开始只关注工业污染的防治、水、空气等环境污染问题,到项目战略升级,现在应对双碳目标,我们也提出了污染防治和减污降碳的协同作用。我们给SEE基金会的定位是民间污染防治NGO的资助者,也是多方力量合作的链接者,更是污染防治议题战略的引导者。

从2012年开始,SEE卫蓝侠已走过十年历程,“平凡卫蓝侠,不凡卫蓝路”。SEE基金会通过卫蓝侠项目共计支持全国62家伙伴开展污染防治工作,覆盖21个省份。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近8000万元资金。污染防治领域的民间公益行业生态初具雏形,我们的伙伴在组织定位、工作手法各方面都各有侧重。我们有专业方法沉淀和模式开发的伙伴,有一些研究型智库,也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者做了环境数据信息搭建,也有可以提供给我们进行赋能的各种伙伴。卫蓝侠项目总共支持了环境数据库覆盖1275家企业,数据超过60.5亿条,累计推动企业整改污染点8346个,连续十年通过政府的政策倡导提交54份建议,支持国内首支空气污染公益信托的推出,连续开展清水为邻、蓝天力计划、青鸥伙伴、涂料行业绿色行动、散煤综合治理等多项专题行动。

行动二:“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商业可持续”。绿色供应链就是希望通过品牌企业的撬动,来降低整个供应链条上的环境影响,比如我们会对各个上下游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和技术支持,然后给他们各种环境绩效提升的技术支持。我们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推行绿色供应链行动,因为中国建筑行业碳排放已经达到全国将近50%,这是一个很大的占比。其中上游供应链如钢铁、水泥等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我们在这些产业中推行由房地产企业提出的“不绿色、不采购”的口号,就是想通过商业采购手段推动整个供应链上的绿化。

房地产绿色供应链行动中,我们做的相关工作包括制定绿色采购标准,通过这些标准设定不同的采购名单。“白名单”是推选满足污染物排放合规和与相关建材品类环境标准的供应商名单。如果在资源、能源、环境和其他等各方面有更好的节能减排效益,我们会推选其进入“绿名单”。“黑名”单就是那些屡次违规和沟通后拒绝整改的供应商企业名单。房地产企业会优先采购绿名单和白名单的企业,但是会拒绝采购黑名单的企业。

为了让名单得到更好的应用,我们为采购经理人和供应商提供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绿色采购的规则和执行操作流程。也会和一些优秀的联合采购平台合作推动采购标准和采购名单机制,推动落实绿色采购。对于一些很想顺应绿色发展,提升自己表现的企业,我们会对单独的绿名单进行企业赋能,真正给到他们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它们进行绿色转型。

六年多的时间,房地产绿色供应链也取得了相关成果。共有超100家房地产企业加入了我们,实现超过370亿元的绿色采购额,完成超过700位采购经理人的专业培训。“不绿色、不采购”的口号将会继续践行下去,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已经完成了超过447万吨的碳减排。未来我们会不断再去覆盖更多建材品类,完善我们标准体系,扩大绿色采购名单以及支持更多绿色企业发展。

除了房地产企业,我们还有更多的行业也需要这样的绿色发展,所以我们联合纺织行业和电子行业发起绿色供应链的行动,核心主要是对行业中的人才进行培育。设置相关的培训材料、培训人才体系,让他们获取专业知识并付之行动,从而推动企业生产和整个行业中的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进步。

来到生产末端,和每个人相关的就是“全民的零废弃生活,引导可持续消费”。

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有不同的消费项目,每天都会产生垃圾。现在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高海拔的山脉、广阔的海边海滩以及海底的珊瑚礁中都能够打捞出人类造成的垃圾。基于目前的现状,我们提出想要打造零废弃社会的目标。从2012年开始,SEE基金会用十年的时间培育了超过100家涉及垃圾议题的NGO的伙伴成长。我们从垃圾的源头减量到安全处置,从平台到智库机构的孵化培育。我们也针对一些专题的项目开展行动,比如对二手手机的使用回收做了公民调查和行动手册,针对海边城市的孩子进行零废弃课堂的设置,包括对城市和乡村的伙伴进行垃圾分类的技能赋能和培育。

我们提出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打造一个全民参与零废弃的社会。倡导大家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减少垃圾的产生,从源头进行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利用等等。另一方面针对已经产生的垃圾,我们提出降低垃圾的污染,通过管控和安全处置的回收手段,最终达到我们期望的零废弃社会,这是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才能实现的目标。

我们提出的行动计划就是在不同的行动区域,包括学习、办公、居住场所,我们在这些场所又细分大大小小的不同区域。我们提出的行动路径是通过模式的创新、赋能的工具、商家和民众的参与、政策的倡导、特定议题的发展等等实现零废弃的先锋,希望能够和广大公民真正创造一个零废弃的社会。

针对气候行动的探索还有很多,包括面向公益机构、企业和行业等等,总体上有三个方向:针对企业和行业,我们要做的就是污染与减碳的协同治理,通过对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希望有更多的人作为气候领袖的代表人,包括企业家、公益伙伴,希望他们作为行动者,也是我们的引领者。社会组织的气候行动路径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了解社会公益组织正在面临哪些参与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困境,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我们也和汇丰银行等等企业开启了一系列针对中国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支持的项目。这些项目更多聚焦于电力、石化、钢铁等等高排放行业。我们希望通过政府部门、头部企业、NGO组织和专业咨询机构共同制定相关的标准,可以推动高排放行业转型的路线得到真正的应用,实现双碳目标的达成。当然,我们也会为企业碳中和提供相关碳减排解决方案。

社会组织参与气候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对100家公益机构的109个气候项目进行调研,看到气候变化中,这些伙伴存在的挑战是什么。我们推出了《碳中和行动——绿色公益推进气候治理》的书籍,这其中也集结了很多伙伴案例,可以给公众传播,让他们知道我们身边的公益伙伴做了什么推进气候治理的相关工作。

气候变化四个字听起来遥不可及,其实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生产都是息息相关的。这关乎我们能否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饮用干净的水源;关乎我们怎么做出消费选择,怎样处理垃圾;企业怎样进行生产等等。所有的这些我们都希望SEE基金会能够继续携手更多方的力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创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