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产经 >

魏辅文:如何保护并发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中新经纬10月31日电 近日,首届SEE基金会公益发展论坛成功举办。SEE基金会科学顾问委员会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发表开场致辞,魏辅文提到,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发展势头还是很迅猛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年攀升,我们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演化、维持机制、物种濒危演化机制等多方面都有取得很重要的成果。

以下是演讲实录:


(相关资料图)

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由SEE基金会举办的活动。刚才看到小朋友们表演的两首歌,听了前几任阿拉善SEE会长的发言,我深受感动。SEE基金会当时请我当首席科学家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因为SEE基金会这么多年的发展,确实在中国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为中国的环保事业,特别是对我们从事这个领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支持和爱护。

作为首席科学家,我想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大家都知道,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的三大环境问题,实质上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也是互为因果。相比而言,普通老百姓可能更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同样也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用品,也对健康生态环境和独特景观文化非常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类的福祉和未来。

根据联合国旗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的数据显示,现在灭绝的速度比正常速度高出一百倍到一千倍,百万物种正在因为人类遭受灭绝的风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统计数据指出,目前大概有28%的物种面临灭绝的高风险。

这些挑战给我们提出了一些警示,我们必须站在生命共同体的高度,也就是去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以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高度深刻反思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通过一些变革性的措施,就是从0到1或者从1到100,扭转这样一种局面。现在倡导的生态文明思想吸取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很好地诠释了人口、自然和疫情的关系,所以目前我们分析生态文明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是紧密相关的,也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高度契合,作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很好的榜样和契机。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去年我国举行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缔约国大会,在第一阶段会议上宣布正式成立大熊猫、东北虎、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等一批国家公园,现在两个国家植物园也已经正式挂牌。通过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地的优化整合,我国已经提前完成了10%的自然保护地的目标,90%的陆地生态系统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珍稀濒危动物数量的种群得到恢复。长江江豚、大熊猫受到威胁的程度都在下降,这都是我们保护成功的优秀案例,在世界上备受关注和赞扬。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发展势头还是很迅猛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年攀升,我们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演化、维持机制、物种濒危演化机制等多方面都有取得很重要的成果。可以说,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和保护实践与国际并驾齐驱,特别是在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与基因组学进行天地一体化的智能生物多样性平台的建设方面,我们还是走在了世界前列的。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几个目标设立以来长期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尽管不同目标存在差异,但整体趋势还是向好的,所以未来还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虽然任务很艰巨,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十年生物多样性能够走向辉煌复苏之路。

下一步,我们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护、如何发展?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是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各项公约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生态性和完整性,积极推动和推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协同解决的方案,促进协同增效,助力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是逐步从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向生态系统保护角度转变,原来我们更多关注物种,现在应该更多关注生态系统。就以大熊猫为例,我们保护大熊猫,不要走向误区,永远只是保护大熊猫本身,其实保护大熊猫更多的是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们做过一个估算,保护大熊猫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它的最高价值可以达到每年二十七亿美元,也就是我们投入保护资金和产出的比例是一比二十七,所以投入产出比还是比较高的。

再次就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大大数据、观测平台、资源库的建设,入侵生物学、疫源疫病调查,统筹优化保护区网络,构建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特别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等等,实现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智慧化管理,服务国家的生态安全。

还有一点就是加强动物种群的科学管控,比如现在出现亚洲象北迁、野猪进城、东北虎进村等等。人类受到的冲击越来越严重,可能这是我们未来会面临的问题,野生动物构筑的种群数量在增加,造成人兽的冲突也在加剧,未来十年如何实施野生动物种群的科学管控、科学管理,可以说是值得SEE基金会下一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应对全球物种灭绝数字的增加,我和团队提出一个新的计划叫做数字诺亚方舟计划。就是想通过构建濒危的、即将灭绝动物的基因组完成图,保证其完整的遗传信息,未来即使这个物种灭绝,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现代生物学的手段,比如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和克隆技术的发展,让那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复活,因为有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可能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但我相信在全球保护生物学家、遗传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数字诺亚方舟计划能够实现,成为未来拯救濒危动物的最后一次机遇。

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依赖于政府部门、科学机构、相关组织和社会民众的广泛支持。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以SEE基金会牵头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蓬勃发展,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逐年提升,这些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民间环保力量,SEE基金会通过环保项目探索实践,联动NGO伙伴,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多方面,都做出有效的尝试和不懈的努力,能够为全球提供中国的经验。把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商业思维有机应用到环保公益领域,这是SEE基金会的优势所在,企业家们在环保公益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领导力量是有目共睹的。我在和很多企业家交流过程中,可以亲切感受到企业家们的责任担当,以及对环保公益事业的情怀和勤勉务实的态度。

开放、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合作能力是体现一个组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SEE基金会近年来在环保领域的探索和付出成绩斐然,我们也看到SEE基金会资助全国900多家环保公益组织开展相关的保护项目,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交流活动,扶持近500家中国民间的NGO成长,这已经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SEE基金会也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知名组织。我期待未来SEE基金会能够与多方携手合作、共同创新、优势互补、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继续贡献力量。(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