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题: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全球第二
作者 王志刚 科学技术部部长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一轮跃升期,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人工智能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探索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路径和潜在创新发展的空间。量子智能以及“小数据、大任务”等多技术路线加速演进,带动前沿领域迎来群体性爆发,有望实现重大的技术变革。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赋能模式从传统散发手工作坊开始迈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并呈现水平和垂直领域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诸多方面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更让我们认识了人类本身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以及掌握科技创新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极端重要性。
在人才生产力发展方面,中国充分认识到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将人工智能作为产业孵化升级,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服务手段,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谋划部署,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系统布局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建设,北京、天津等城市已建立18个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事业群和32个开放创新平台,着力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人工智能合理治理,发布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和伦理规范,向全球表明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的鲜明立场。中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赋能经济社会成效显著。
成果方面,截至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频次均位列全球第一,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代表性企业超过4200万,占全球约16%。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全球第二名,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不断优化。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十一位,在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在内的科技创新方面,中国不仅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成为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本文据王志刚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开幕式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