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薛宇飞 实习生 李俊浩)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暨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举办“直播助力地方非遗传播传承”研讨会,并与抖音合作发布《非遗地方志——直播打赏助力非遗传播研究报告》(下称《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韩运荣在会上表示,《报告》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理论前瞻性,直播及打赏为化解非遗传承的困境、服务非遗进入良性传承循环提供了重要助力。
韩运荣指出,尽管中国已逐步形成完整的非遗保护体系,但非遗的传承依然面临着不少悬而未决的困境,如区域分布不平衡、人才储备年龄结构不合理、非遗传承后继无人、产品缺乏市场等问题。抖音等直播、短视频平台的出现突破了非遗传播的旧路径,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可能。
韩运荣分析道,“直播的使用门槛低、功能便捷,也能为非遗从业者提供一个突破时空限制的传播场域,因此非遗项目能够借助直播平台持续形成自我优化式的传承,实现良性的传承循环”。此外,韩运荣还建议非遗从业者积极关注并参与抖音推出的优质主播扶持计划,在直播间中实现特色化、专业化的非遗传播。
公开资料显示,抖音近年来推出“DOU有国乐”“DOU有好戏”等计划,希望从资源、流量、服务等方面助更多演职人员打造专业的新舞台。目前,抖音已实现覆盖99.74%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且已经有不少非遗传承人开播,如演奏西安鼓乐的@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表演傣族孔雀舞的@孔雀女团等。过去一年,抖音非遗类直播日均开播1617场,打赏收入同比增长533%。
展望未来,韩运荣认为,应廓清“为保护而保护”的错误理念,“让非遗利用直播形式在实践层面上实现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如此才能使非遗直播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亦能为未来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注入新活力。”
据悉,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海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传媒学院、湖北大学的多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就直播对地方非遗传播传承的作用展开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直播正在服务湖南、广东、河南、安徽等多个省份的地方非遗走出所在地,收获天南海北观众的关注与支持。其中,直播打赏提供的经济收益与精神激励,让非遗从业者在展示技艺中获得尊重与认同,在传承路上更有动力。(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薛宇飞: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