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市场 >

张雪晴等:影企业绩四季度短期仍承压,2023年望逐步改善

题:影企业绩四季度短期仍承压,2023年望逐步改善

作者 张雪晴 中金公司研究部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

焦杉 中金公司研究部传媒行业分析师


【资料图】

从渠道恢复到内容恢复,预计票房在波动中抬升

11月以来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预计短期影院营业率有望快速提升,2023年后影院经营在波动中将逐步趋向常态化。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根据猫眼专业版,截至12月11日12点,中国大陆影院营业率已从此前11月末的35%左右快速回升至73.6%,我们判断在政策优化、《阿凡达2》待映、跨年和春节档临近的共同推动下,影院营业率短期内或持续较快回升。而展望后续,我们认为疫情仍是对影院经营而言最大的变量。后续伴随疫情影响弱化、日常生活进一步恢复,疫情造成的波动或日益减少,行业有望进一步回归常态化发展轨道。

短期《阿凡达2》有效承接观影需求,头部影片作用彰显。根据灯塔专业版,截至12月10日影片点映及预售总票房已超过1亿元,平均票价约80元。我们此前发布报告,预计影片中性情况下票房或在20-30亿元,建议后续关注影片口碑发酵带来的向上弹性和疫情的可能影响。

影片供给的进一步常态化是行业真正常态化恢复的关键,临近的跨年、春节档期可能成为2023年全年国产票房表现的晴雨表,重点影片定档和票房表现值得关注;同时进口影片经历三年低谷期后能否得到更多引进和上映,也对于2023全年票房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从后续内容储备看,国产和进口影片的潜在储备均相对丰富,若定档和引进节奏积极可能为行业复苏提供有力助推。

国产影片方面,虽然2023年具体定档情况尚不明朗,但当前影片储备丰富,涵盖动作(如《维和防暴队》)、喜剧(如《超能一家人》)、科幻(如《流浪地球2》)、悬疑犯罪(如《平原上的火焰》)、历史谍战(如《无名》)、动画(如《深海》)等重点类型。我们认为虽然行业短期复苏可以借助好莱坞影片,但真正的常态化复苏仍有赖于国产影片的稳定表现,多元、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有望推动行业进一步回归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国外影片方面,2023年北美定档影片已相对丰富,且影片除漫威系列IP(如《惊奇队长2》)、DC系列IP(如《海王2》)外,也包含其他丰富IP品类,包括《小美人鱼》《变形金刚6:超能勇士崛起》《碟中谍7》《奥本海默》《沙丘2》等,其中不乏国内观众熟知且以往引进后取得较高票房的系列作品。若热门影片后续得到引进,有望进一步丰富内容供给,进口影片票房表现和占比亦有望有所回升。

2023年恢复率有望高于海外2022年水平,长期潜力仍存

考虑到全年影院营业率或基本维持高位、2023年国产和好莱坞片单均相对丰富,同时消费复苏和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疫情对消费的负面影响程度有望逐次递减。我们预计在保守、中性、乐观情况下,中国大陆2023年含服务费票房分别为381、547、604亿元,同比增速为23.9%、78.0%、96.5%,较2019年恢复率分别为59.3%、85.3%、94.1%。

若疫苗接种持续推进、民众预期有效改善、医疗方案应对得当,中国票房有望在2-3年内回归疫情前水平。更长期而言,我们认为在行业内部,优质的内容创意有望持续涌现,技术工业化升级有望加速,同时伴随居民文娱消费能力提升、观影习惯的成熟,行业将实现优质内容和观影人次增长之间的正反馈,推动优胜劣汰、无效产能出清,行业将从疫情前的渠道扩张红利期过渡到产业升级的红利期;在行业外部,长视频、短视频等线上娱乐对观众注意力的吸引逐步触顶、线上线下流量格局日益进入稳态。同时,对比国外,中国电影市场受到流媒体分流影响相对较小、院线放映窗口期受到政策保护,渠道竞争压力相对可控。我们判断院线电影行业仍存在长期发展动能,将进入优质内容驱动的升级发展期。

电影公司业绩四季度短期仍然承压,2023年有望逐步改善

电影公司伴随行业经历低谷和复苏,内容公司、轻资产公司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重点电影公司2022年三季度起进入恢复期,但收入利润水平以及影投公司观影、卖品、广告具体业务的表现较疫情前水平仍有差距。从公司属性上看,我们认为偏重资产、影投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由于租金等支出相对刚性,业绩受损相对严重,而以内容出品发行为主的内容方和以轻资产经营模式为主的票务、技术服务方由于成本费用把控能力较强,抗风险水平和盈利情况相对较好。

2022年四季度各公司业绩或仍有所承压,但2023年起可能逐步改善,头部公司优势有望放大。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四季度虽有《阿凡达2》在年末的提振,但10月及11月内容供给相对不足,行业公司业绩或仍相对承压,而2023年各公司经营水平有望伴随内容定档常态化及大盘回升而逐步改善。同时,产业链各环节将加速创新升级,内容方面,精品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仍是行业发展和公司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头部内容方依托在细分品类的深耕,工业化、品牌化能力的建设,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渠道方面,影院终端建设或有放缓、出清整合可能加速,头部影投公司依托较强资金储备和经营效率、影院品牌化建设和创新业务的开展,市场份额有望提升。(本文摘编自报告《电影行业疫后恢复:大幕重启,光影迎春》。)

张雪晴 CFA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7090001 SFC CE Ref:BNC281

焦杉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12 SFC CE Ref:BRQ187

(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张雪晴等:影企业绩四季度短期仍承压,2...
湖北黄冈:取得居住证的二孩、三孩家庭...
官方回应BQ.1.1变异株:致重症和死亡比...
创业板指午盘跌1.2%,新冠相关板块集体重挫
焦点快报!V观财报|拟2.86亿转让中联畅...
速递!钟正生等:弱需求驱动油价创年内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