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财经要闻 >

要闻速递:疫情走向终结,国内经济复苏拐点已至?2023年会是民营经济的机会吗?

2023年经济发力点在哪里?

回望2022,债市震荡,货币和大宗商品暴跌,市场动荡不断,但“危”中“机”存,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火速落地,一系列重磅经济信号的接连释放,2023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充满了无限遐想。

一段时间以来,在疫情的反复、外部环境的冲击、消费持续疲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一直在承压运行,但随着近期以来,防疫政策优化、稳增长措施发力以及低基数效应,中国经济正在迎来关键拐点。


(相关资料图)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明确提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全国多地密集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和相关会议,从持续减税降费,到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民营经济实力持续壮大。

与此同时,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疫情逐渐走向尾声,经济面持续向好,当前的港股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牛市气息。

疫情三年后,全球的经济态势将走向何方?经济工作具体将如何部署?三年疫情造成的疤痕效应要如何克服?后疫情时代,个人又该如何防护?未来一年,怎样真正提振及稳住企业的信心?民营经济的突破路径将在何处?

2022年12月29日-30日,谢伏瞻、江小涓、朱光耀、李扬、屠光绍、宋志平、高西庆、高福、金冬雁、丁雄军、毛大庆等数十位政商学届嘉宾将齐聚“2022凤凰网财经云峰会”,共探全球经济走势,思索未来破局之道。

新冠疫情真的终结了吗?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明确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疫情时代”似乎已走向尾声。

但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放开疫情防控措施后,都陆续迎来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高峰期,公众对新冠疫情的快速上升出现焦虑情绪,部分地区出现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

“看病难”的高潮期还会持续多久?疫情晚发的地区要怎样权衡“放”和“严管”之间的平衡?疫情防控今后的重点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的“乙类乙管”状态有何意义?在防控层面与甲类又有何区别?

“乙类乙管”后,如何有效地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如何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后疫情时代,又会对核酸检测将会作出什么样的调整?什么情况下有必要做核酸检测?

新冠疫情是否会有大规模后遗症,网上频传的“大白肺”发生比例如何?

当下我国医疗资源储备和供应是否充足?能否满足重症阳性患者需求?

个人又应如何做好防护,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对于以上问题,我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杰、北京仁正医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及百度医疗事业部原总经理李政共聚“2022凤凰网财经云峰会”,就疫情问题为公众答疑解惑,详解我国疫情防控面临的新形势。

全球的经济态势将走向何方?

2022年,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大转弯,开启加息周期,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严重动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月曾警告称,未来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将面临经济衰退,2023年全球GDP增长率低于2%的可能性为25%。同时预计,全球GDP增速将从2021年的6%放缓至2022年的3.2%和2023年的2.7%。

同时,随着连续一年超快步伐的加息之后,美国通胀已出现从高点回落的迹象,货币政策已出现松动。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可能将重新进入降息通道,对海外和中国资产形成利好。

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的《2023全球宏观经济展望》便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动力不足,但是亚洲经济最为乐观,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其中中国和印度将引领亚洲的发展。具体来看,中国消费市场复苏将推动经济复苏,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5%的增长。印度经济有望实现6.2%的增长,推动因素包括制造业投资和能源转型等。

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则预计,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体量逐渐赶超发达国家,全球GDP总值将翻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经济将占全球经济产出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欧洲国家经济于全球市场的占额将缩减至不到五分之一左右。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受低基数和新一轮政策驱动影响,或将迎来重大拐点,摆脱低迷状态,重启内需、重启消费将成为2023年的经济关键词。

而在市场的一众观点里,市场民营经济化的投资,几乎成了2023年最关键的经济发力点。

复苏大势之中,民营经济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

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96%,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近年来新上市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更是占到80%以上。

民营经济的特征曾被概括为“五六七八九”,即民营企业以占用不到30%的国家矿产资源和政府科技资源、不到40%的国家金融资源,创造了全国50%以上的投资、税收和出口,创造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和新产品、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创造了全国10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和贸易顺差。

此外,我国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法人总量的98%,民营经济就业占城镇就业的80%以上:

2012年——2022年,全国城镇就业总量增加了1亿多人,其中,国有单位减少1000多万人,外资企业增加200多万人,民营经济增加1.2亿多人,超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总量。

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的57%,民营企业占工业企业营收的52%、占工业企业利润47.7%,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国税收的60%,民营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9%。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今年前11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9.41万亿元,增长13.6%,占我外贸总值的50.6%。

此外,2022年中国有独角兽企业356家,仅次于美国,其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

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80%以上是民营企业。

市场民营经济化的投资无疑将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也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保障。

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将重点在哪些领域发力?

2023年,中国经济将在何处发力?

近年来,由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内、外部环境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大量消费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对此,中央经济会议重点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从内需的结构来看,今年1-11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高达9.3%,全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高达11.6%,但1-11月社零额同比增速仅为-0.1%,复苏潜力巨大。

未来,经济复苏中被抑制的消费领域能否否极泰来?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又有哪些具体举措?

在部署明年重点工作时,中央经济会议突出强调了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货币政策方面,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则从2017年末的近170万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60多万亿元。

那么,提振市场信心、尽快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甚至整体好转,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又会出台哪些具体政策?

此外,会议提出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是否意味着房地产行业2023年将迎来相关重磅政策,进入市场企盼已久的复苏态势?

最后,会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当前,我国制造业如能源汽车、发电组件、储能产品、智能设备等出口表现亮眼的产业是否具备投资机会?人工智能、新能源、供应链安全、生物医药领域等硬科技领域是否是决定中国的经济未来在全球的地位,以及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成色的关键要素?

2022年12月29日至30日,谢伏瞻、江小涓、朱光耀、李扬、屠光绍、宋志平、高西庆、高福、金冬雁、丁雄军、毛大庆等数十位政商学届嘉宾齐聚凤凰网。

爬坡过坎,如何提振经济信心?政策落定,如何激发民企活力?世纪疫情,中国如何平稳闯关?风高浪急,全球如何渡过危机?一切问题的答案,尽将在“2022凤凰网财经云峰会”揭晓。

本次活动感谢华熙生物特别支持、小糊涂仙赞助合作、天眼查独家数据支持。

百年变局,时代激荡,洞察时与势,把握危与机,精彩对话,今日正式开启!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要闻速递:疫情走向终结,国内经济复苏...
AI语音技术与墨水屏硬件相结合,科大讯...
环球时讯:望尘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主...
天天百事通!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下六周...
港股低开:科指开跌2.21%,科网股普跌,...
看热讯: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跌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