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财经要闻 >

好还是不好?任泽平全面解读1-2月经济金融数据

文:任泽平团队

1 好还是不好?

1-2月宏观数据显著回升,超出市场预期,但是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不匹配,该如何理解?经济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稳增长还要不要加码?这是当前宏观形势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们的分析认为:经济正在筑底,但尚未复苏,宏观与微观数据的不匹配表明经济筑底的基础并不牢固,稳增长政策应继续加码,避免经济二次探底,否则不仅消耗过多公共政策弹药,而且会挫伤市场信心。

根据20年经济形势分析经验,当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不匹配时,宏观数据往往存在统计口径、计算方法等因素,微观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更高。

考虑到进入3月以后,俄乌冲突、输入性通胀、疫情散发、美联储加息预期等新增不利因素增加了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金融市场的动荡,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稳增长,并向市场释放清晰信号,以提振市场信心。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越是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增加,越要重视内部稳增长的重要性。信心比黄金重要。

我们维持2022年五大关键词判断:双周期、稳增长、宽货币、新基建、软着陆。

总的来看,2月经济金融数据主要呈十大特征:

第一,宏微观数据不匹配。

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5%,比2021年12月份大幅加快3.2个百分点。

但是,钢材产量同比下降6.0%;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7.8%。

亮点是汽车产量426.6万辆,增长11.1%,其中,新能源汽车80.9万辆,增长150.5%;发电量13141亿千瓦时,增长4.0%。

2)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7%,比2021年全年增速略降0.7个百分点。

但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2%,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9.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9.3%,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7.7%。

中指院、克尔瑞的房地产销售数据比国家统计局数据更低。克而瑞的数据显示,TOP30房企1-2月销售金额同比下滑40%。中指院的数据显示, 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同比下降34%。

3)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比2021年12月大幅加快5个百分点。

但是,2月全国调查失业率5.5%,小微企业注销数大幅上升,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消费是就业和收入的函数。

2020年小微企业注册数量仅有613万家,较2019年减少56.3%,而年度注销数量却高达435万家,较2019年增加84.3%。

第二,房地产市场仍处寒冬。

房地产链是拖累经济下行的主要力量,房地产是周期之母,第一大支柱行业。房地产稳则经济稳。预计房地产调控将因城施策适当调整,促进软着陆。

1-2月房地产销售、资金来源、土地购置、新开工、施工、竣工等数据均大幅负增长。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分别为-42.3%和-26.7%,分别较2021年全年下滑26.8和29.5个百分点;1-2月百强房企拿地金额较去年同比下降62.7%。

当前房地产的“政策底”已经出现,但力度仍然不够,市场依然低迷。2022年以来全国已有56个地区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端政策调整较频繁。其中,11个城市下调住房贷款利率,23个城市放松了公积金贷款条件,10个城市降低了首付比,14个城市对新房购买发放购房补贴,4个城市放开落户限制。分地区看,二三线城市频频释放政策信号,一线城市有力的政策动作较少。

第三,房地产需求的长周期人口峰值已过。

此轮房地产调整如此剧烈,为1998年房改以来之最,甚至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人口需求的长周期峰值已过。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减少长期购房需求。每年少生1000万新生儿,新增1000万老人。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之前的6降至2021年的1.15。2021年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8.9%、14.2%,1962-1976年的婴儿潮人口加速进入老龄化。

城镇化进入后期。2021年中国常住人口口径的城镇化率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住房套户比基本平衡,未来需求主要在人口流入的都市圈城市群。1978-2020年中国城镇住房套户比从0.8增至1.09,从供给短缺到总体平衡。

20-50岁主力置业人群在2013年见顶,并于2014-2020年透支。

房地产市场从大开发时代步入存量时代,从高增长进入中低速、高质量发展阶段。

第四,近期上海房市尤其是高端市场回暖,主要是落户门槛降低带来新增人口需求。

2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金额达494亿元,高于北京(149亿元),同比上涨35%,并创下了过去5年同月份新高。

一是,近几年上海积极参与“抢人大战”,为高校毕业生降低落户门槛,吸引各层次人才,房产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2021年上海公示落户总人数为73128人,高于北京的6045人。

二是,上海库存去化周期较短,根据克尔瑞数据,2022年2月上海库存去化周期仅4.4个月,低于北京、广州、深圳的29.3、14.8、12.3个月,甚至低于住建部划定的6个月警戒线,处于核心地段、配套齐全的豪宅更是稀缺。

三是,近期房地产政策调控放松重燃高收入人群对房产信心,上海首套房贷利率从5%降至4.95%,二套房贷利率从5.7%降至5.65%,并且部分银行房贷审批加放款周期由之前的半年缩短至10天左右。

第五,基建尤其新基建投资回升。

1-2月基建(不含水电燃气)同比增长8.1%,显著回升。

1-2月道路投资、水利管理投资累计同比8.2%和22.5%,分别较2021年全年上升9.4和21.2个百分点;电热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11.7%,较2021年全年上升10.6个百分点;

去年四季度以来稳增长政策,新基建领域的发力方向主要包括: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管道更新改造、防洪排涝设施、重要能源基地、节能降碳技术、5G、数据中心、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等项目建设。

专项债加快下发,去年1.2万亿未使用的基础上继续下发8775亿(1-2月预计),占全年额度的24%,对提振基建有积极作用。

第六,制造业投资尤其高度制造是亮点。

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保持高增,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跟出口和经济结构升级有关。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2.7%,其中,电气机械(含光伏、电机、电池等)、运输设备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同比56.4%、36.3%和35.1%;信息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3%、22.4%。

第七,出口继续保持高增。

1-2月中国出口额(以美元计,下同)同比增16.3%(2021年同比29.9%,2021年12月同比20.9%),两年复合增速24.2%。2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57.3%,欧元区、德国制造业PMI分别为58.2%和58.4%,韩国2月出口同比13.1%。

第八,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2月物价数据显示,PPI环比由降转涨,CPI环比涨幅略有扩大。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重要的资源出口国和农业出口国,主要的贸易商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石、铝矿石、钢铁、铝、银铂、铜、镍、小麦、大麦、玉米等。

截至3月11日,各项大宗商品相较2月低点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镍111%、煤炭110%、天然气96%、小麦47%、原油26%、玉米24%、铁矿石21%、铝16%、螺纹钢6%、铜4%。

2月中国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0.0%和54.1%,比上月大幅上升3.6和3.2个百分点。

第九,2月社融、M2、居民贷款等回落,宽货币、宽信用仍需发力。

2月存量社融、M2同比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0.3、0.6个百分点,主因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少增和居民中长期贷款首现负增长,前者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尚待恢复,后者反映了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

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948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净融资额减少459亿元,是有统计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多减4572亿元。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为主要支撑,表明基建开始发力。

第十,近期中概股被大幅抛售,主因俄乌冲突、中美关系等。

3月15日,纳斯达克中资股票共189个,去年高点至今下跌超40%的有177家,超20%的185家,跌幅低于20%的仅有4家;纽交所中资共计上市84家,其中下跌超40%的共56家,超20%的共79家,低于20%的仅有5家。

教培类行业跌幅最大,去年高点至今平均跌幅为80%。其次是互联网行业,去年高点至今平均跌幅约为79%,电子商务类平均跌幅为80%。

而房地产和新能源两类则相对跌幅较小,平均跌幅分别为58%和63%。

近一年,纳斯达克市场中中资股票市值蒸发2110亿美金,纽交所中资股票市值蒸发2183.15亿美金。

2 工业生产增速反弹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5%,较2021年12月上升3.2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制造业增长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8%。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本月各行业表现均有回升,高技术行业优于平均,汽车行业持续回暖,黑色冶炼持续造成拖累。

1)消费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6.5%,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同比7.4%,较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

2)高技术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同比12.9%,较上月上升4.3个百分点,主因疫情反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12.7%,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3)装备制造业中,金属制品业同比6.8%,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13.6%,较上月上升7.8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8.8%,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4.2%,较上月上升6.2个百分点。

4)汽车制造业同比7.2%,较上月回升4.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0.5%。

5)纺织业同比4.9%,较上月上升7.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2.9%,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高技术产业投资高增

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同比增长12.2%,较2021年全年上升7.3个百分点。分投资主体看,年1-2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11.4%和14.1%,相较2021年全年的7.0%和2.9%,稳增长背景下国有企业加速发力。

高技术制造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1-2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2.7%、16.0%。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0.3%、41.2%;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3%、22.4%。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9.1%,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9.3%、19.8%。

4 房地产销售仍处寒冬

房企销售和资金回笼速度持续负增长,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9.6%和-19.3%,分别较2021年全年下滑11.5和24.1个百分点。1-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17.7%,较2021年全年下滑21.9个百分点。在大部分房企仍处于经营困境的背景下,居民对房市信心不足、观望情绪较浓,叠加疫情对春节返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尽管1月以来多地先后出台下调房贷利率、下调首付比例、放松公积金贷款条件等政策,房地产市场整体成交仍偏冷,房企资金压力持续加大。房企资金回笼速度整体放慢,1-2月房企从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到位的开发资金同比分别为-21.1%、-6.2%、-27.0%和-16.9%,分别较2021年全年下滑8.4、9.4、38.1和24.9个百分点。

1-2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7%,较2021年全年下滑0.7个百分点,受限于销售和融资不佳,土地购置和建安投资整体均弱。土地成交方面,受房企销售回款不佳和资金压力影响,叠加超一半城市未开启第一轮集中供地和中央鼓励优质房企并购出险房企优质项目,房企拿地意愿分化。部分头部房企如龙湖、万科、融创等拿地谨慎,拿地规模大幅下降;以保利为代表的资金流充裕的老牌央企国企以及以北京兴创投资为代表的地方国资拿地较积极。根据中指院数据,1-2月百强房企整体投资力度显著下降,拿地金额较去年同比下降62.7%;根据统计局数据,1-2月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分别为-42.3%和-26.7%,分别较2021年全年下滑26.8和29.5个百分点。施工方面,新开工、施工、竣工速度均边际放慢,但施工面积保持正增长。1-2月新开工、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为-12.2%、1.8%和-9.8%,均较2021年全年下滑0.8、3.4和21.0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调控“因城施策”的推进,地产信贷环境有一定改善,或可缓解部分房企的运营困境,但出险房企能否着陆仍是影响后续商品房销售和房企资金回笼速度乃至整体经济的主要因素。

5 专项债提前发力,基建投资回暖

2022年1-2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水电燃气)同比增长8.1%,较2021年全年上升7.7个百分点。水利、城轨投资增速向好,1-2月交运仓储、水利环境设施投资累计同比10.5%和6.0%,分别较2021年全年上升8.9和7.2个百分点。交运仓储中,1-2月铁路和道路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8.0%和8.2%,分别较2021年全年下滑6.2和上升9.4个百分点。水利环境中,1-2月水利管理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22.5%和4.3%,分别较2021年全年上升21.2和5.6个百分点。此外,1-2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11.7%,较2021年全年上升10.6个百分点。

稳增长的关键词是新基建,在中央多次强调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项目的投资和落地、多省集中开工多批重大项目的推动下,结合募集资金到基建投资的3-6个月时滞,基建托底经济的效果已开始显现。

资金端,专项债2021年结余资金和2022年提前批额度为基建提前发力提供保障。1月10日国常会强调要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两会提出“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财政部提前下达的1.46万亿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在1-2月已发行约60%。

项目端,中央接连发声要加快落实基建项目,项目审批速度加快,部分省份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随着中央“十四五”规划《纲要》出台以及提出要加快“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区域重大战略规划及年度工作安排明确的重大项目实施,多省关于水利发展、交通运输等基建细分行业的十四五规划陆续出台,带动基建项目储备增加。2022年2月以来贵州省、山东省、四川省等多省春季重大工程集中开工。

在资金、项目两端双重保障下,基建得以提前发力,但在中央对地方隐性债务监管仍严、土地财政收入减少的影响下,不可忽视地方财政仍承受较大压力,预计基建投资全年将发挥托底投资的作用。

6 新基建带动制造业投资上行

1-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较2021年全年上升7.4个百分点,拉动整体固定投资向上。制造业投资是经济恢复的滞后指标,受行业利润和景气度预期的影响。1-2月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4.0%,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29.8%,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18.5%。1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1-2月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5.3%、28.3%、30.2%、36.3%、56.4%和35.1%,较2021年全年上升23.9、18.5、5.9、15.8、33.1和12.8个百分点。1-2月汽车制造同比11.3%,较2021年全年上升15.0个百分点。2)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1-2月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业、医药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5%、26.7%、36.3%和27.2%。

预计随着“十四五”新型基建、“双碳”、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项目的推进,制造业投资将继续向好。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并作出“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等部署。

1-2月新基建相关行业电气机械(包含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等)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包括5G等)合计占制造业投资的22.2%,较2021年全年的16.5%占比有所上升。且技改投资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1.7%,较2021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1-2月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7.2%,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6.3个百分点。

预计随着“十四五”新型基建项目的加快推进、“双碳”目标下传统制造业碳减排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投资将持续高增,带动制造业投资整体。

7 消费反弹,存在低基数效应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26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同比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4.9%。其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长6.5%;餐饮同比增长8.9%。

分品类看,必需消费品及可选消费品类保持强劲,石油维持高增,房地产产业链表现分化,汽车类大幅回升。1)必需消费品中,粮油、食品类同比7.9%,较上月下降3.4个百分点;饮料类同比11.4%,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烟酒类同比13.6%,较上月上升6.6个百分点。2)可选消费品中,化妆品类同比7.0%,较上月上升4.5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同比19.5%,较上月大幅上升19.7个百分点。3)石油及制品类同比25.6%,较上月上升9.0个百分点。4)汽车类同比3.9%,较上月大幅上涨11.3个百分点。5)房地产产业链表现分化。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6.2%,较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家具类同比-6.0%,较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12.7%,较上月上升18.7个百分点。

消费是经济的慢变量,受居民收入和就业影响,当前就业形势整体稳定,但仍存在结构性问题。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5.3%、4.8%,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然存在。

8 出口继续高增

1-2月中国出口额(以美元计,下同)5447.0亿美元,同比增16.3%(2021年同比29.9%,2021年12月同比20.9%),两年复合增速24.2%。一是外需仍然维持高景气,2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57.3%,欧元区、德国制造业PMI分别为58.2%和58.4%,韩国2月出口同比13.1%。二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国恢复削弱产能替代。

分产品看,海外供应链改善,防疫限制性措施放开。1-2月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同比12.5%、14.7%,涨幅较上年12月下滑5.6、8.4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10.5%,涨幅较上年12月下滑0.1个百分点,其中箱包、玩具等同比24.3%和22.0%。此外,受受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病株的双重影响,美欧日韩疫情反复带动防疫物资出口,纺织纱线织物两年复合增速表现不弱。口罩在内的纺织纱线织物、防护服手套在内的塑料制品和以及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分别为11.9%、14.7%和6.0%,上年12月分别为16.2%、1.1%和16.4%;两年复合增速19.3%、56.2%和31.5%。

1-2月中国进口金额(以美元计)4287.5亿美元,同比15.5%(2021年同比22.3%,2021年12月同比19.5%),两年复合增速17.2%。分产品看,大宗商品进口出现分化,大豆量价齐升,原油量跌价升。其中,大豆、铁矿砂、原油同比32.9%、-34.6%、43.0%,进口量同比4.1%、0.0%、-4.9%。分地区看,1-2月对东盟进口同比12.8%,涨幅较上年12月下滑9.7个百分点;欧盟、日本、韩国和美国进口同比-0.2%、6.9%、16.6%和8.3%,分别较上年12月变动2.7、10.8、-7.2和-5.0个百分点;此外,对印度进口同比-19.9%,降幅较上年12月扩大13.8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进口保持高增长。1-2月进口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同比分别增长11.0%、9.1%。其中,集成电路、汽车、飞机进口额同比19.2%、12.7%和-1.8%;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半导体器件同比26.4%和14.7%。

9 社融、M2回落

2月存量社融规模32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1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5315亿元。

从社融结构来看,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为主要支撑项,信贷乏力、表外融资重回压降态势。2月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9084亿元,同比少增4329亿元,票据融资放量支撑,信贷结构不佳,信贷增长可持续性不足;表外融资减少5053亿元,同比多减4656亿元。其中,新增未贴现票据减少4228亿元,同比多减4867亿元。新增信托贷款减少751亿元,同比少减185亿元,资管新规到期后信托整改压力减轻。委托贷款减少74亿元,同比少减26亿元;2月政府债券净融资2722亿元,同比多增170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377亿元,同比多增2021亿元;新增股票融资585亿元,同比少增108亿元,环比减少854亿元,2月股市整体维持震荡。

2月金融机构口径信贷余额同比增速为11.4%,较上月延续回落0.1个百分点。2月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2300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新增企业贷款12400亿元,同比多增400亿元。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增1614亿元、少增5948亿元、多增4907亿元。居民贷款方面,短期贷款多减,中长期贷款首现负增长。2月新增居民贷款-3369亿元,同比多减47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2911亿元,同比多减220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净融资额减少459亿元,是有统计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多减4572亿元,反映房地产销售仍未回暖。

2月M2同比增速9.2%,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从结构来看,1)企业存款增加1389亿元,同比大幅多增2.56万亿元。居民存款减少2923亿元,同比大幅多减3.55万亿元。2)财政存款增加6002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45万亿元。受提前批专项债超前下达影响,新增财政存款同比多增,2月财政存款增加,拖累M2增速。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少增2200亿元。节后资金重回股市,但因震荡行情影响,投资者入市活跃度不及去年同期。M1同比增速4.7%,较上月大幅回升6.6个百分点。节后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周转需求大,春节错配效应淡化,M1同比增速较上月大幅上升。M2与M1剪刀差收窄。

10 PPI、CPI环比回升,输入性通胀压力显现

2月CPI同比上涨0.9%,与上月涨幅持平;环比为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2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食品项影响CPI下降约0.7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影响CPI上涨约1.68个百分点,食品项尤其是猪肉价格仍是CPI主要拖累。食品项同比继续下降。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本月食品项价格变动结构主要是受以下两方面影响:一是本月食品项价格同比收窄主要仍是受猪价影响;二是春节期间蔬果等食品价格季节性扰动边际回落。非食品项价格同比正增,支撑CPI。同比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8个百分点。本月非食品项价格继续增长,主要是受到国际原油价格、通胀在消费部门传导影响:一是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6.2%、6.7%和1.3%;二是通胀在消费部门传导。

PPI同比高位震荡,环比上涨。本月PPI同比上涨8.8%,涨幅比上月继续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5%。其中,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8%,环比上涨0.5%;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1.2%,环比上涨0.4%。关注输入性通胀的冲击。俄乌冲突使得美欧通胀形势雪上加霜。美国通胀创40年新高,受过去两年无上限QE、大宗商品供求缺口、供应链恢复缓慢等因素影响。购进价格看,多类原料价格边际上行。2月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材料电线类、化工原料类、黑色金属材料类环比涨幅分别达1.4%、1.3%、0.4%、0.3%。出厂价格看,能源和金属类,涨幅有所扩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1.9%,扩大3.7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30.2%,扩大0.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0.4%,扩大0.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上涨8.5%,扩大0.8个百分点。

11 PMI生产放缓,需求订单回到扩张区间

2月制造业PMI为50.2%,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1)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4%和50.7%,分别较上月变动-0.5和1.4个百分点;2)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0%,略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仍连续十个月处于收缩区间;3)2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0.0%和54.1%,分别高于上月3.6和3.2个百分点。布伦特原油环比12.6%,南华焦煤、动力煤环比9.1%、10.5%,南华螺纹钢环比3.7%,LME铜、铝、镍、钴环比1.7%、7.8%、5.1%、1.4%。地缘因素冲击下,2月28日,布伦特原油现货价已升至103.3美元/桶,同比56.4%;IPE英国天然气期货同比475.1%,玉米同比28.4%。从行业情况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升至60.0%以上高位区间,相关行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明显上涨。

2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8%、51.4%和45.1%,较上月变动0.2、0.9和-0.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经营指标持续收缩;其中,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为41.7%,较上月下滑1.0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41.0%,略高于上月0.7个百分点;经营预期为56.8%,攀升4.0个百分点。反映原材料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资金紧张问题的企业比重分别为60.2%、36.3%和32.0%。

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较上月上升0.5百分点,呈现恢复态势。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主因疫情和春节假日消费共同作用。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6%,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专项债超前发力。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亲自下场做自营电商 美团电商加速布局...
剑南春被取消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称号 川...
跨界做教育 勤上股份一口气转让两家教...
近240家A股公司控股股东质押率超八成 ...
电子烟行业再迎变革 电子烟管理办法5月...
腾远钴业年内被弃购1.01亿元 大多数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