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消息,北交所上市委2022年第37次审议会议结果出炉:海能技术(430476)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过会。
犀牛之星APP显示,海能技术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为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药物及代谢产物分离分析、农产品及加工制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测、大学及职业院校科研与教学提供分析仪器及方法的科学仪器服务商。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医 药、农林水产、环境、第三方检测、化工、科研与教育等领域。
(资料图)
截至2022年5月,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104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76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目前,公司已经牵头或参与起草了包括“全(半)自动凯氏定氮仪”、“微波消解装置”等6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在技术突破方面,公司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9年公司正式推出了第一代高效液相色谱仪K2025系列,该产品关键性能参数及可靠性、稳定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实现国产替代。2019年,公司被山东省发改委认定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0年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专利和核心技术保护示意图
实验分析仪器主要是指用于测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特性的仪器,可对物质的物理、化学、电学等多种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用以掌握自然科学规律、指导生产生活。近年来,实验分析仪器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科学仪器占工业总产值的4%,但对国民经济影响达66%,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布局较为合理,且已具备可观的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2012年至2021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6533亿元增长至9101亿元。
全球市场规模来看,根据SDI发布的全球实验分析仪器市场规模数据显示, 2020 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 4400 亿元), 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5%。
海能技术主要业务是食品安全检测,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6-2021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达1093.6亿元,预计2022 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将达1204亿元。
目前全球实验分析仪器市场主要被国际巨头占据,以质谱仪器为例,我国质谱仪90%的市场主要被赛默飞、丹纳赫、岛津、布鲁克等国际行业巨头占据,是常年严重被卡脖子的领域,进口替代空间巨大。美国质谱检测占医学检测市场约15%,目前国内质谱检测在医学检测中的占比约为1-2%。国内按照10%的占比测算,临床质谱就有100亿的市场空间。
根据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2021年,公司主要收入业务为有机元素分析系列产品,2021年销售收入为9047万元,占主营业务总收入的37.48%。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表
通过多年持续的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公司形成了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通用仪器四大系列产品。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分别是江苏豪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科学器材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G.A.S.、客户A、杭州驰谱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
毛利率方面,公司近三年毛利率维持在68%,2021年为66.88%。同行业上市公司——禾信仪器、皖仪科技、莱伯泰科的毛利率分别是51.67%、50.63%、48.44%。
同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业绩方面,2019年-2021年,海能技术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10亿元、2.47亿元,近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1.8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74.42万元、3176.29万元、5337.95万元,近两年复合增长率为38.7%。
与同业上市公司相比,海能技术的营业收入规模较小,但公司的业绩增速较快,随着公司的新技术产品投入市场,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
根据招股书显示,本次公司拟募资1.09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海能技术生产基地智能化升级改造等项目。本项目的实施将延续公司一贯的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
公司IPO募投项目情况
未来,在中国产业升级、研发投入率不断提升的推动下,科研服务市场规模将以远高于GDP的增速持续增长。
同时,在中美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科学仪器的自主可控也是破解卡脖子问题的关键环节,国产替代已经成为明确的趋势,未来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空间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