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焦点新闻 >

远看是道道风景线 近看是座座金山银山 四川竹产业发展见闻

农民:找到了打开“金山银山”的金钥匙

记者近日在川南、川西采访时发现,各地干部群众不仅把竹产业打造成一道道绿色风景线,而且生动实践了把竹产业提升为群众的致富产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竹林下搞种养业,收入增长几十倍,绿水青山就成了金山银山,子孙后代都用不完。可惜我们以前没有找到金钥匙,只能守着青山绿水受穷。”49岁的竹农龙朝贵说。

龙朝贵的家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回虎村,是川南竹海核心区。“区上大力发展竹产业,我就告别打工,回乡创业。”龙朝贵给记者算了算竹产业账:“我搞竹下种植3年了,去年种30亩竹荪,赚了四五十万元。”

据了解,竹产业成为群众的致富产业,得益于一大批以竹资源开发的加工企业带动。去年,泸州纳溪竹韵公司在白节镇4个村收购楠竹100万根,支付竹农1100万元,加上加工环节,竹农户均增收一万多元。公司负责人陈林告诉记者,将楠竹编织成中高端成家具和工艺品,价值差不多就是按斤计算,最便宜的每斤过百元,最高上千元。

四川竹产业还创造了许多奇迹。眉山市青神县竹编大师陈云华,1993年成立云华竹旅有限公司,带动了5000多户农户上万人从事竹编产业。仅竹编包一项产品,去年销售6000多万元,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

青神县李银海,从事竹灯罩生产20年,2015年成立竹木制品公司后,还带动50多家农户在家生产竹灯罩,公司销售额连年翻番,2017年销售近8万个灯罩,销售额近千万元。

企业家:找到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起点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许多企业家看中了竹资源优势,在竹产业中找到了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纳溪区区长谭荣兵介绍,全区已吸引四川银鸽纸业、泸州竹韵工艺、浙江新宙等80余家造纸、竹碳、竹酒、竹编、竹纤维、竹复合材等竹类生产加工企业进入。目前,在建的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已吸引上海英正辉竹浆模塑制品等10多家竹类研发、加工企业入驻,还将与四川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和机构合作,把园区打造成集生产、销售、研发、培训为一体的西部竹产业示范基地。

宜宾有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费思涛说,“竹笋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公司开发的苦竹笋、雷竹笋、麻竹笋等系列食品,很受欢迎。去年10月试生产,年底就销售300万元。”

不仅如此,传统的大型国企,也在竹产业中找到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方向。中国第一张新闻纸的诞生地、目前四川消化竹资源的最大企业宜宾纸业股份公司提出了新口号:“把竹产业打造成环境美化的生态产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经济强市的优势产业。力争3年浆纸总产超100万吨、收入超100亿元。”

青神县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2013年研发了生物制竹纤维精炼技术,2015年生产的“斑布”纸,一推向市场就掀起了“以竹代木”新潮,当年销售2.5亿元,2017年达到12亿元,为当地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平均月工资超4千元。

地方政府:建设竹经济强省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而四川有竹林1742.7万亩,居全国首位。目前,竹产业已成为四川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统计显示,全省有沐川县、长宁县、叙永县、青神县等10县(区)竹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11个县的竹农人均竹业收入超过2000元。

泸州市早在2015年10月就编制了竹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竹产业发展。眉山市则以培育“竹编”品牌为抓手,积极探索竹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实现了竹生态、竹产业、竹文化的融合发展,“国际竹编之都”初具雏形。今年以来,宜宾市委提出,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省安吉县和福建省永安市、邵武市、南平市等先进地区经验,努力将蜀南竹海打造成又一张名扬天下的宜宾名片。

今年以来,四川进一步推进竹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编制《四川省竹产业规划》。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川南竹产业集群和青衣江、渠江、龙门山三大竹产业带为支撑的现代竹业发展格局,竹产品就地初加工转化率和品牌覆盖率均超过70%,竹旅游康养达到5300万人次;全省竹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竹农人均竹业年收入达到1500元。

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马平说,要加快构建新型竹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竹资源大省向竹经济强省转变,让竹林成为四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道风景线。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南京人才新政落户现场:为什么愿意来二...
互联网资管大限将至 借贷宝们6月直面生死
迅雷:区块链给了中国一个超越美国的机会
旅游+区块链”跟风创业乱局 去中心化能...
区块链改变旅游乱象 让宰客成前尘往事!
海南医疗旅游产业迎政策支持 自由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