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云的来往和丁磊的易信挑战微信失败之后,都以为中国互联网IM市场上微信一家独大的局面从此严丝合缝,再难撼动,但谁知道就在2017年年底,钉钉忽然为IM市场投下一块石头,掀起波澜。
钉钉宣布破亿,微信一家独大局面被撬动
上周三(2017年12月27日),钉钉CEO陈航(无招)在钉钉内部工作群中宣布,钉钉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随着钉钉官微的转发,这一消息的截图迅速在网上开始流传。这一天,距离钉钉正式发版3周年正好还有20天。
2015年1月16日,钉钉首次公开发版,在阿里巴巴的加持下,据称发展飞速,但一直没有公布过具体的注册用户数,只是在2017年11月份深圳举办的秋季战略发布会上曾宣布截至当年9月30日,钉钉企业组织数量突破500万家,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服务平台。一直憋到1亿,钉钉才首次对外公布用户数。
不到一亿不吭声,钉钉的低调相信是吸取了当初阿里来往高调挑战微信的一些教训。
根据腾讯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9.8亿。以2016年中国大陆总人口13.8亿计算,这意味着70%的国人都已经是微信的用户。
与微信的绝对优势相比,钉钉花费近三年时间夺取的一个亿用户似乎还不够看,但如果与另外一个微信挑战者易信进行横向对比的话,钉钉的1亿小目标的含金量还是要高不少的。当年网易联手中国电信力推易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宣布用户过亿,这个数字当然也是真的,但大部分却是与微信重合的用户,僵尸号众多,活跃度太低。而钉钉,在很多企业内部,确实拥有相当一批日常使用的活跃用户。
微信在中国存在超级大的影响力是无可置疑的,太多人是微信的死忠粉,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而言,每多一个微信的挑战者都值得欢迎。就像丁磊当年做易信时所说,“你们难道不希望看到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吗?”人们不一定很期待挑战者把微信掀翻在地,但一个能够引起微信重视的市场挑战者的存在,确实有利于保障用户权益。客观而言,对微信自我的健康成长也是有利的。
目前看,钉钉和微信还是处在大不相同的两个轨道上,一个是企业级用户市场,一个是个人用户市场,但钉钉突破一个亿用户,在实现初步的网络效应之后,很有可能会以部分重度个人用户为突破口,将影响力从企业社交领域向个人社交领域渗透。
这或许也是钉钉在最初就设定好、隐含的野望吧。
钉钉:多重差异化定位战略的成功
自从特劳特提出定位理论之后,差异化定位战略就成为后起者突破巨头垄断的最主要战略。就像特劳特所说,大竞争时代企业只有两种存在方式:要么实现差异化生存,要么无差异化而逐渐消亡。
尤其是面对微信这样强大的对手,简单的差异化战略都难以奏效,来往、易信都是前车之鉴,必须采取钉钉这样的强差异化战略,避敌锋芒,另辟蹊径,走企业社交路线。这才有了今天三年一个亿的初步局面。
钉钉与来往同属阿里旗下,但获得的支持却大不相同,当年马云力推来往,对移动IM市场志在必得,撸起袖子亲自上阵,每天泡在来往,拉上名人强推来往,甚至强制每一个阿里员工必须拉100个好友,最后来往还是被微信干掉,而钉钉却在阿里集团并没有特别重视的情况下,悄然崛起,这是什么原因呢?归根结底,还是选对了路径。很多时候,走正确的路,比正确的走路要重要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