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有一些公司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了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也总有一些人在行业的风口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一夜暴富。
我们知道罗振宇一个人做起了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却未必知道微商大佬方雨也搞了个人年会号称“社交新零售年会”。我们知道内容创业诞生了像papi酱和咪蒙这样的超级网红,但未必知道发了百万微信红包一下入手深圳两套房的龚文祥或许才是自媒体首富。至少,在自媒体炫富界他应该是排行第一。
微商门徒的热情丝毫不亚于TFBOYS的粉丝。这应该是张小龙始料未及的,以微信群、微信朋友圈为主阵地的微商成为了后电商时代的一匹不知道什么颜色的马。即便微信官方的动作是打压,就像假货之于淘宝一样,但结果必然暧昧不清,毕竟有时候这不是平台所能左右的。
流水过亿、月入十万确实存在,但还有很多人血本无归一败涂地,这就是幸存者偏差。某些“微商”已经被定义为传销,而那些朋友圈晒胸、晒面膜、晒车,动不动就组团去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人其实更多也是表演。
实际上,在正常的商业规则下运转的微商本无可厚非。尽管这个词已经被污名化,但这个行业看起来依然蓬勃。微商精于拿捏人性但又限于人性,后电商时代的浪潮中,微商只是一朵浪花,是焦虑和物欲的缩影。对平台来说,则必须建立起健康的运转机制,用更重的模式,给出消费升级的解药。
2
不同于淘宝,微信很大程度上并不掌握包括微商在内的庞大交易数据。此前大家以为腾讯要靠微店来整合数据。在小程序突进之后,我们发现小程序电商才是腾讯奇袭淘宝的武器。
经过长达一年的用户沉淀,电商小程序的变现能力开始凸显。11月初,即速应用的数据显示,电商小程序的流量环比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最高时期达89%,而电商类小程序的月流水环比增长在8月份的时候到了62%,甚至有接近10%的电商商家将小程序当作核心的营收来源。
小程序把微信的社交体系、公众号内容体系、支付交易体系串联在一起,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业者、商家包括微商都已经做了或正在着手小程序。看起来,小程序精简了传统电商的购买流程,是从轻的打法,但其背后的社交和交易数据并不是轻资产。
而不同数据维度下有着不同的明枪暗斗。6月份,顺丰和菜鸟互撕,争的是物流数据,双方你来我往,摩肩擦踵,大战了好几回合。战火蔓延,也烧到了其他行业。最后国家邮政局出面调停,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这场大战下没有胜利者,未来在物流领域,对物流云端数据的争夺,只会更加激烈,只不过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话语权已经开始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