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产经 >

反诈总动员:犯罪手法300种,“总有一款套路适合你”

反诈总动员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黄孝光

发于2021.8.16总第1008期《中国新闻周刊》

“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外界的各种打压,以往的慢聊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环境,必须以快制快、以专制专,发展精聊,才能迅速致富。”这篇题为《精聊入门》的诈骗话术“手册”,由一个裸聊“教练”编写,落款时间是今年6月。这位教练四易其稿的总结,提炼了最近一年多来的“成功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启发,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

哪些人构成裸聊的目标客户?“首先看长相,太帅的,生活层次高的,留着胡子、很有男人味的,每天健身房的,炫富晒车晒钞票的,长得吊儿郎当的,基本就可以排除了。这些人要么是搞杀猪盘的同行,要么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比较难缠。其次看年龄,一般24 岁到 36 岁之间,情况特殊的可以适当往上提点,往下降就没必要。”教练解释称,“现在年轻人不欠款就不错了,不指望他身上有多少现钱,只求撸网贷没问题。”

从寻找诈骗对象、筛选、沟通、诱导到实施诈骗或敲诈,这篇长达11页的话术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微信公号“终结诈骗”披露了话术的具体内容并点评道:“脱衣裸聊,这个貌似色情、实为诈骗,但却归为敲诈勒索类的特殊犯罪,目前发案量仍处在高位。”

事实上,电信诈骗犯罪手法已超48类300种,发案量居高不下的远不止是裸聊。2020年全国共破获电诈案件32.2万起、抓获36.1万人。打击的同时,2020年公安部门还劝阻了870万名群众免于被骗,累计挽回损失1876亿元。

国家反诈中心负责人提到,网络诈骗增长迅猛,贷款、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四类高发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占70%以上。新的诈骗手法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出现应运而生,并且不断演变升级,令公众防不胜防。反诈如何有效?这是社会全体成员面临的共同难题。

精准诈骗和“被害内卷”

一位女企业家被人添加微信,几天之后就与对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对方自称是个大老板,在一个虚拟货币平台投资,让她跟进投资了180万元。其间,反诈专线96110提醒她有受骗风险,她问男友:“亲爱的,你怎么可能有问题?”“我也会接到这种电话,是善意的提醒,没关系的。”男友说。大概第10天后,平台账户被锁,她报警说,自己和男友都被骗了。向警察出示的聊天记录里,她对男友说:“平台怎么就欺负我们俩呢?”到这一步,她仍不相信自己落入了杀猪盘的骗局。

这是一位办案警官向《中国新闻周刊》讲述的诈骗情节。诈骗分子是如何获知女企业家的联系方式的?他解释,诈骗分子通过工商资料查询软件,可以获取全国所有企业的电话,其中不少小企业登记的是老板的手机号。获取这些手机号后,几种骗术往往轮番上演。“如果有贷款需求,适用放贷骗局;假如号码是会计的,冒充老板要求转账;伪装成地方领导,加小老板微信,之后再有针对性地骗钱;如果手机号对应微信头像是个女的,可以用杀猪盘。”

“无论何种身份,总有一款套路适合你。”这名警官感慨道。

诈骗之术古已有之。明万历年间张应俞编写的《新刻江湖杜骗术》,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专业反诈书籍。全书总结了24类骗术,有些今天仍在发生,比如类似于冒充公检法套路的“冒官行骗”。如今传统诈骗搭上电信网络的技术手段,犯罪手法裂变至300余种。

公开资料显示,电诈犯罪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最初流行的套路是告知中奖并要求交税。2000年前后,东南沿海省份有人从台湾学会此类骗术,逐渐自立门户。等到2008年,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反诈专班一队队长胡巧悦开始接触电诈案件时,电信诈骗已扩散到大陆各省市,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电诈案件高发期。2009年4月,两岸签订《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高压打击之下,电诈团伙的主要据点陆续往境外转移。

伴随诈骗窝点的转移,30年来新的诈骗手法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出现应运而生,并且不断演变升级:2002年前后流行 “脑溢血”“车祸”骗术,2010年前随处可见“重金求子”的街头广告,2010年起冒充公检法行骗屡见不鲜,2012年后购物退款、刷单等网络诈骗频发,2015年起,在大数据加持下,进行个性化定制的精准诈骗开始大行其道。

根据公安部的粗略统计,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59万余起,诈骗金额高达222亿元。一众诈骗类型中,投资理财类的案件占比和案值最高。一位不愿具名的区级公安人员透露,当地今年以来仅仅因为投资诈骗这一类型,每月被骗数额过亿元,平均每个市民每月被骗20元。

犯罪心理学专家武伯欣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无论传统诈骗还是电信网络诈骗,经验丰富的作案人通常能说会道,并且懂得随机应变。据他了解,诈骗团伙通常有培训教材,教的主要是角色扮演和诈骗套路。“什么时候需要转换角色,在什么情境应该说什么话,都是精心设计的,谈吐很自然,打字速度很快,骗局很难被识破。”与之相对,受害者接触到电诈的心态,往往是“信而有疑,疑而又信”,这导致被骗概率极高。

关键词: 反诈 适合 套路 一款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外媒:美国星巴克超百家门店员工罢工
环球速读:薇诺娜面霜遭投诉 贝泰妮代...
实时焦点:囤药清单走红 谁最炙手可热
当前资讯!欧佩克下调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
国家卫健委:17日新增本土“2276+22853”
世界播报:电力现货市场按下加速键 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