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纸价格大涨近30%!纸媒怎么办?
“新闻纸价格每吨涨了1500元,涨幅近30%。”
近期,受造纸行业大幅涨价、新闻纸供需紧张影响,很多报社面临巨大的发行压力。
“对报社收入影响巨大”“暂时没减印量,但觉得压力很大”,《传媒茶话会》向一些媒体求证新闻纸涨价带来的影响,“压力”成为共同的关键词。
新闻纸涨价,报社该如何应对?
5月26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某市报刊发行局原副局长,经济日报资产部副主任王伟,中国劳动保障报社通联发行部负责人刘文涛,广东南方周末报系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城,北京兴泰荣春纸业公司相关负责人。
新闻纸涨价,报社日子不好过
“新闻纸的价格由之前的4300元/吨,涨到了5800元/吨,涨了近30%。”谈到最近这一波的纸张涨价潮,中国劳动保障报社通联发行部负责人刘文涛倒出了苦水。
新闻纸涨价,发行成本大大增加,报社利润也会压缩,这对发行收入占报社总收入近8成的中国劳动保障报而言压力巨大。
面对新闻纸涨价,某行业报总编辑也很苦恼。
他告诉《传媒茶话会》,“我们本身发行量不大,但如果新闻纸价再涨下去,我们的发行也会有压力,如果亏损发行,报社也受不了”。
行业报是这种情况,同样,年发行量106万份的经济日报也面临新闻纸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经济日报资产部副主任王伟算了一笔账,他讲道,“我们一年的新闻用纸量大约2.6万吨左右,平均每月用纸约2000吨。每吨新闻纸涨价1500元,一个月的发行成本就多300万元。如果今年新闻纸一直维持这样的价格,报社一年的发行成本就多了3600万元”。
“今年,新闻纸涨价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北京兴泰荣春纸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传媒茶话会》,受森林覆盖率低、环保压力、废纸进口禁令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造纸企业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木浆,极易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
“全球疫情持续,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近期出现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和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上扬,加大了造纸企业的生产成本。这让原本深受报纸发行减少,新闻纸需求日渐萎缩,生产积极性不高的三家新闻纸厂(晨鸣纸业、华泰集团、山鹰国际)迎来了‘涨价潮’,使报刊社出现‘纸荒’”。
如何应对新闻纸涨价?
实际上,新闻纸涨价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2017年,新闻纸从2016年年底的4000元/吨,在2017年一度涨到了5900元/吨;
2018年,受到中国对美国废纸进口管控政策等多方面影响,新闻纸曾涨到过6300元/吨。
2020年,新闻纸价格下跌,让媒体“喘了一口气”。
2021年,涨价潮再度来袭。
既然新闻纸涨价了,报纸也涨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王伟对《传媒茶话会》讲道,不同于其他普通商品,也不同于完全市场化的报纸,中央大报、行业报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使命,报纸定价不能完全跟着市场走,需要报主管部门审批,并向邮局申请办理,程序比较复杂。而且,很多报纸都是年订,临时涨价也缺乏可操作性。
在刘文涛看来,行业报对报纸涨价很谨慎。即使涨价办得到,也存在风险。
“涨价是把双刃剑,虽可弥补报社发行收入因纸价带来的损失,但如今报业发展低迷,报纸的读者本来就少,如果再大幅涨价,读者不一定会买单。也可能带来发行量(印量)下降,覆盖面缩小,这不利于发挥行业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
既然涨价解决不了问题,那还有其他办法吗?
提前锁定纸张价格,做好新闻纸储备或许是一条路。
很多行业报深受纸张涨价的影响,但有的报社受其影响有限。
据广东南方周末报系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城介绍,今年的纸张涨价,目前对南方周末影响不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社未雨绸缪,去年就已经提前布局,锁定了今年的全年纸张价格。
实际上,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国报业物资供应年会上,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邓效峰就对新闻纸价问题作出过预警:
2021年,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整,国内3家新闻纸厂正常生产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原材料得不到保障,国内新闻纸厂将大幅度减少产量,这会给报业的正常出版带来很大的影响,各报社要引起高度重视;2021年进口新闻纸数量、价格也会有很大变数,因此,订购进口新闻纸的报社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这样的预警如果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新闻纸荒”的问题或许能缓解。
当然,正如王伟所言,提前储备新闻纸,前提是能预测到价格,但实际对涨或降的幅度很难估准。由于各个代印点的库存量有限,报社一般都是两三个月的库存量,加大库存,有风险。一旦新闻纸价格走低,储备的纸就会带来损失。
北京兴泰荣春纸业公司相关负责人给报社提供了三条建议:
一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供应。既要用国产的新闻纸,也要积极采购进口的新闻纸,增强应对新闻纸涨价的能力;
二是,一定要选择可靠的新闻纸供货方,签订长期合作关系,不要轻易变动,这样就能保证新闻纸优先供应,并且受到纸价波动的影响也会小;
三是,当下国际局势复杂,使用进口的新闻纸一定要考虑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因素,正确选择新闻纸进口国,避免出现新闻纸被他国“卡脖子”的情况。
“纸价大幅上涨会严重影响行业报的生存发展”刘文涛呼吁主管部门加强行业报的发行现状调研,研究新闻纸价格的正常浮动范围,超出太多的话,建议进行干预或者补贴。
据业内人士透露,2018年新闻纸价格大涨,相关部门就通过补贴造纸厂等行政手段进行了干预,保证作为战略物资的新闻纸价稳定。
另据《传媒茶话会》了解,面对新闻纸价格上涨,联合采购也曾是一些报社的应对之策。2006年,《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与《经济日报》进行了新闻纸的联合采购并影响了北京新闻纸市场的价格,使北京的新闻纸价格有所降低。但今非昔比,2006年距今已十多年了,新闻纸厂由原来的多家减为目前的3家,联合采购是否有效,有待检验。
倒逼报业加快新媒体转型
“这轮新闻纸价格走势:上涨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纸媒将再次迎来关、停、并、转。”
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中心主任朱长元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感叹。
新闻纸价格大涨会引发新一轮的报社关停潮吗?答案还尚未得知。但是,应对新闻纸涨价,报业表现出的脆弱性,更进一步验证转型的紧迫性。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某市报刊发行局原副局长谈道,报社需要转型,不能抱残守缺。通过自身转型,对冲传统发行模式下纸张刚性成本对报社经营的冲击。
一是要走出去,放下以往的行业内的领导地位,立足各地方的服务、培训、展会、推介需求,实现平台化经营。
二是在新媒体、短视频传播时代,报社更应布局构建以品牌传播力、影响力为主要目标的传播矩阵,实现内容的有效传播,而不要再拘泥于报纸印量发行量。
他还建议,行业主管部门也应该改变以印量发行量为主要评价和绩效指标的做法,真正将报社放到市场中,放在传播大潮中,谋求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