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盲盒风愈刮愈烈问题频出专家建议
给过火的盲盒经济降温
● 不仅是文具盲盒,各行各业都开始刮起了一股盲盒风,图书盲盒、考古盲盒以及食品领域的零食盲盒、生鲜盲盒也纷纷跟上,将盲盒经济推向高潮
● 一些盲盒产品,被中消协指出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消费纠纷难解决等问题
● 针对盲盒经济存在的乱象,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市场准入体系,从反方向出发,列举规定不可作为盲盒的商品种类,比如活体动物等,并用类似盲盒商品不能违反公序良俗等原则性的规定进行兜底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本报记者 王 阳
近年来,盲盒经济在国内大热。从玩具盲盒、零食盲盒,再到文具盲盒、景区盲盒,各类盲盒产品层出不穷,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但新模式往往潜藏着新风险。盲盒消费的随机概率机制容易引发消费者的赌徒心理和非理性消费,可能给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带来消极影响。一些盲盒产品,被中消协指出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消费纠纷难解决等问题。近期接连发生的两起活体宠物盲盒事件,更是对社会道德底线和法律的挑战。
如何加强监管,妥善规制这种新的消费模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类商品推出盲盒
线上线下异常火爆
5月14日下午,天津市第一百零二中学附近一家文具店门前围满了刚放学的学生,他们聚集在此是因为店里新进了一批货,这批货不是教辅资料,而是文具盲盒。文具店老板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店里的文具盲盒有不同款式,一般卖5元或者8元,每个盲盒里都有一支较为知名品牌的笔,如果多买就有机会集齐一套,目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是名侦探柯南系列和奥特曼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