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产经 >

揭秘:美国如何操纵“强迫劳动”议题打压中国棉花企业

独家揭秘:美国如何操纵“强迫劳动”议题打压中国棉花企业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范凌志 刘欣 杨若愚

借用“强迫劳动”这样一个“万金油”概念打压他国的产业,是美国百试不爽的手段。近期,被扣上“强迫劳动”帽子的是新疆的棉花产业。《环球时报》近期获得的相关材料显示,为了借精心雕琢的“强迫劳动”概念“以疆制华”, 美西方反华势力除了通过发布报告、召开听证会等多种伎俩污蔑、打压中国棉花企业外,还施压Nike、Adidas等欧美多家知名企业配合其表演,并逼迫“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总部选边站队,致使BCI承认新疆棉纺织行业存在“强迫劳动风险”,最终决定无限期停牌新疆地区“良好棉花”认证。

2020年10月23日,采棉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塔里木乡的棉田里采收棉花。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强迫劳动”概念被精心炒热,BCI中国代表处及新疆企业曾主动开展检查调研

如果熟悉近年来美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新疆的污蔑套路就会发现,其最初炒作焦点是所谓“在教育营”。不过,在2019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白皮书后,“强迫劳动”开始逐步成为美方涉疆炒作的“新武器”。

在“强迫劳动”炒作中,西方媒体扮演着“打第一枪”的角色。2018年12月18日,美联社发布所谓“调查报道”“新疆再教育营,强迫劳动产品出口到美国”,通过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贝德吉体育(Badger Sportswear)服装公司及新疆和田泰达服装公司的“跟踪调查”,声称大批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是“强迫劳动的产物”。在“第一枪”打响后,美国政府机构介入也就“顺理成章”了,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随后发布的一份声明称“美联社的报道似乎第一次把中国西部的再教育营同美国一家公司进口强迫劳动所生产的商品联系在一起”,并开始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开展调查。美国借“强迫劳动”针对新疆产品最新的制裁是在去年12月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该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人员将在美国所有入境口岸扣留来自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和棉制品货物,理由是兵团“存在强迫劳动”。

媒体抛出议题,美国政府吹响“冲锋号”,非政府组织、反华议员的开始粉墨登场。2020年1月,美国“公平劳工协会(简称FLA)”撰写了《中国新疆强迫劳动》专题报告,同年3月1日,自诩“客观中立”的“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简称 ASPI)”发布题为《贩卖维吾尔族:疆外的“再教育”、强迫劳动和监控》的研究报告,称中国政府针对维吾尔族的“强迫劳动”行为,是“再教育营”的延伸,“强迫劳动”这一概念被彻底推上台前。

记者了解到,在美西方疯狂炒作“强迫劳动”之际,棉花产业供应链监管认证机构“瑞士良好棉花协会(简称BCI)”上海代表处及一批新疆棉企为回应舆论质疑,曾采取多种方式对新疆棉花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检查。

新疆棉企的自查开展的很早, 2019年3月境外媒体开始炒作“强迫劳动”,BCI在疆十余家合作企业就进行了自查均未发现“强迫劳动”问题。《环球时报》去年12月下旬曾到新疆多家棉花企业采访,记者了解到,新疆棉花产业早已实现高度机械化,需要雇佣人工的环节极少。

在接受《环球时报》邮件采访时,BCI上海代表处告诉记者,2012年BCI正式在上海设立代表处,通过和植棉区当地的执行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培训棉农良好棉花的生产原则和标准,帮助棉农用环保可持续的方式种植棉花。“BCI的审核包括生产单位自我评估,执行合作伙伴和BCI第二方可信度审核以及通标标准技术有限公司(SGS)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验证。通过三重机制来评估生产单位是否可以取得良好棉花证书。”

“通过我们8年以来遵循良好棉花标准流程所进行的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验证,在新疆地区所有执行合作伙伴的项目中从未发现过任何违反良好棉花禁止强迫劳动的标准的情况。”对于调查结果,BCI上海代表处1月18日这样回应。

中国企业被排挤,国际品牌不愿公布调查结果,BCI总部对华强硬内幕被揭开

但是对于BCI上海代表处和BCI会员企业的自主调查的调查结果,BCI总部“强迫劳动与体面劳动问题特别工作组”却并不满意,而是用“有罪推定”的逻辑来处理问题。

一位BCI上海代表处前员工表示,虽然BCI上海代表处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未发现“强迫劳动”情况,但由于BCI总部调查组成员立场优先原则,BCI总部调查组对调查结论并不认可,而是迎合反华势力需要,继续推进所谓调查整改措施。

关键词: 揭秘 美国 如何 操纵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外媒:美国星巴克超百家门店员工罢工
环球速读:薇诺娜面霜遭投诉 贝泰妮代...
实时焦点:囤药清单走红 谁最炙手可热
当前资讯!欧佩克下调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
国家卫健委:17日新增本土“2276+22853”
世界播报:电力现货市场按下加速键 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