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文创同质化如何破解?代表委员力荐“数字IP”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文创同质化如何破解?代表委员力荐“数字IP”
作者 陈香玉 宋宇晟
书签、玩偶、手机壳,胶带、U盘、冰箱贴……中国各地文博机构、旅游景点的文创产品常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何破解传统文创同质化现象?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称为“新文创”。
“‘新文创’就是科技与文化结合,探索以IP构建为核心的数字文化生产方式。”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范稳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范小青提出,“新文创”形成了经市场检验的较成熟的运作系统,通过多种数字化手段,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链条中形成更受欢迎的文化符号(IP),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
不久前,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引入了IP概念。全国两会期间,正在提请审查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也提出,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
尤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如“云南新文旅IP计划”就是以动漫、电竞、影视剧等数字化手段将文旅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西南联大”这一IP既打造有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也有西南联大主题游学线路的开发。
一些反响不错的案例是否意味着市场找到了破解同质化问题的路径?范稳乐观表示,以IP为核心的数字文化生产方式将把人们想象力无限拓展,文创2.0、3.0时代将延续下去,“新文创”不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