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产经 >

全国人大代表、院士陈温福:补农业短板,阿里“最先一公里”模式值得借鉴

全国人大代表、院士陈温福:补农业短板,阿里“最先一公里”模式值得借鉴

“种地人喊穷,消费者嫌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水稻院士”陈温福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当下阻隔中国农产品内循环最大的问题是,出村“最先一公里”和餐桌“最后一公里”两头“卡脖子”。

陈温福比喻,我们国家的农产品是吃掉1/3、扔掉1/3、烂掉1/3。据测算,我国果蔬和薯类产后损失率高达15%-25%,每年粮食损失近2亿吨,造成生产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民经济损失。

扔掉和烂掉是因为“最先一公里”的流通基础设施有短板。以水稻为例,很多农户没有设备可以及时烘干,粮食收割后五六个小时就会变质。

2020年起,国家每年投入50亿元资金补助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但除了政府支持之外,还需要对行业的有效引导,“政企学研”联动,形成助农的强大合力。

前不久,陈温福在云南考察了阿里巴巴数字化产地仓,他认为,电商企业依托大数据建立的产地仓模式,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扁平化,拉近了农户和消费者的距离,这样的探索经验值得借鉴。

据悉,阿里巴巴近年来持续在“最先一公里”加大投入,在云南、广西、四川、山东、陕西自建了5个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数字化产地仓),辐射中国核心农业产区。此外,菜鸟已在全国1000多个县域建立物流共配中心。

影响农产品内循环的另一“卡脖子”问题,在于产销不对接。

“农业说破天,首先得让农民致富。科学家研制的品种好,农民种得好,但卖不上好价钱,等于没有帮到农民。”研究了一辈子水稻育种的陈温福院士号召,科学家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真问题。

他建议,农业科技与数字技术加强融合,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链路数字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一头是农民,一头是消费者,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连接。”

院士一边扎身实验室做水稻育种,一边上淘宝助销农产品。2020年12月,陈温福等13位农业院士专家推荐的优质农货,首批入驻淘宝“农业科学家基地直选”频道,希望通过电商平台打开销路,并塑造农业品牌。

“农民也要有品牌意识,‘大陆货’要有,但也要搞出一些精品来。”陈温福表示,像五常稻花香、黑龙江响水大米、辽宁盘锦大米等,都已经证明了农产品精品化和品牌化带来的增值,能够帮助农民丰产又丰收。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外媒:美国星巴克超百家门店员工罢工
环球速读:薇诺娜面霜遭投诉 贝泰妮代...
实时焦点:囤药清单走红 谁最炙手可热
当前资讯!欧佩克下调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
国家卫健委:17日新增本土“2276+22853”
世界播报:电力现货市场按下加速键 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