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产经 >

北京11项首创政策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北京11项首创政策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北京推出的251项政策已落地150余项,实施率超过50%。其中,在鼓励创新创业、金融领域开放、引进人才等方面出台了全国首创或首批政策11项。

首家首例项目组团落户京城

来自日本的止痛膏药、来自新加坡的驱风油……在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的库房中,颇受国内消费者欢迎的进口医药商品摆满货架,当消费者网上下单后,对应的医药商品就会迅速通关发货,最快实现次日达。

作为最早入驻天竺综保区的企业之一,科园贸易主要从事进口药品和疫苗产品的进口分销。去年,北京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城市,跨境电商销售进口医药商品成为可能。截至去年年底,科园贸易的总发货量超过25.4万单,货值达到3130万元,产品主要为非处方药。

在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的大修机库,来自国内外的多架飞机正在进行定期检查和大修。按照以往的发动机包修模式,一台发动机的维修价格大约为4000万元,企业需上缴13%的税金。为给企业减轻负担,北京在全国首创了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免抵退税试点。试点政策推出后,每台发动机的收入可以抵扣13%的增值税,平均维修周期可缩减7到10天,试点以来,企业已承修的转包发动机超过40台,节省运费超过1000万元。

“两区”建设以来,已有多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全国首家、首例项目在京落地。金融领域,北京在全国首创性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首批两单基金份额转让交易实现“零”的突破;医疗领域,全球顶尖的创新药研发企业赛诺根亚太区总部等标志性外资项目在京落地,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建设加速推进。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在“两区”建设中,北京以服务企业为中心,着重将企业诉求转化为试点政策,通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在北京纳通科技集团的车间,新一代的膝关节假体、医用高分子材料、3D打印等骨科技术和产品正在进行研发、生产,半年后就将用于中国、美国、德国等多国患者的治疗当中,半年来企业有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正是源于“两区”建设中出台的“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

“技术转让的应纳税所得额从500万元调整到2000万元,技术转让合同年限从5年下调到3年,同时突破了原有的关联方技术转让的限制。”北京纳通科技集团财务总监万正楚说,条件放宽后,企业税负进一步降低,预计这一新政能给企业每年节税超过100万元。

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国际人才的集聚。在位于朝阳区的北京CBD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外籍人才可以在这里办理和咨询外国人工作许可、外籍人才社保、涉外婚姻登记等各类事项。这是中国(北京)自贸区范围内首个面向国际人才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了19家职能部门的120项服务项目。去年10月31日运行以来,北京CBD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已受理业务332次,包括工作许可类业务242次、居留许可类业务90次。

创新试点示范推进“两区”建设

北京“两区”建设还聚力重点区域开放,打造创新试点示范。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大兴区、顺义区、通州区、经开区等各区和各部门“一盘棋”,同频共振,积极推进“两区”建设。

朝阳区实现首单跨境资金池项下的单一币种主账户升级为本外币一体化多币种账户;海淀区优化科研机构访问国际学术前沿网站服务;昌平区在未来科学城落户国家实验室,推进能源、生命领域深度研究;大兴区获批全国首家跨省共建共管共享的综合保税区,打造贸易投资新高地;通州区谋划布局绿色金融、资产管理,引进首家外资独资货币经济公司……借助“两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北京正努力探索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深化产业领域开放,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

本报记者 马婧

关键词: 北京 11 首创 政策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外媒:美国星巴克超百家门店员工罢工
环球速读:薇诺娜面霜遭投诉 贝泰妮代...
实时焦点:囤药清单走红 谁最炙手可热
当前资讯!欧佩克下调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
国家卫健委:17日新增本土“2276+22853”
世界播报:电力现货市场按下加速键 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