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森成为进驻安徽的第一个外资便利店品牌,首家门店将落户合肥。不知这次在合肥,罗森能否复制去年的“南京现象”?
▲2017年南京罗森开业后大排长龙,多种商品售罄。
罗森一边通过授权加盟快速扩大门店数量,一边尝试将选址从城市中心拓展向周边地区,并加速了在内陆地区的布局。
在安徽开店的决策,意味着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是罗森在中国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盈利,打赢日系便利店“大战”的关键一步。
无论是从1400家的门店数量还是盈利能力上来看,都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中国市场困局目前依然难解。
毕竟,同为日资便利店,早在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罗森,与2004年进入中国、拥有2500多家门店的7-11,及拥有2200多家门店的全家相比,
加速布局
事实上,从1996年在上海开出大陆首店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罗森都以沿海地区为中心布局门店。即便是在2010年进入内陆城市重庆,其也选择了城市核心区域。
然而,2017年年底,罗森在距离重庆市中心约100公里的涪陵区开店,这是罗森首次选择在非城市中心开店。
据了解,罗森计划一年时间内在涪陵区再开9家店,并将在重庆建立一个集食品生产、销售和运输为一体的网络。
开到涪陵,能让罗森更快获得在周边地区发展的经验。重庆罗森副总经理上野功曾对外表示,这些经验包括,如何从市中心的食品工厂和物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商品的物流经验、小城市门店运营经验等,它们有助于罗森抢在竞争对手之前,从点到面控制内陆地区。
在新“阵地”安徽,罗森计划同时通过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扩张,到2020年开店超过100家。
目前,中国大约有1400家罗森便利店,罗森计划在2020年门店数量达到3000个。
上海已经成了我国便利店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平均每3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人士指出,对罗森而言,向内陆地区及城市周边拓展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罗森,另外两家日资便利店巨头7-11和全家也加速了向内陆地区的拓展。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截至2017年11月底,7-11在中国大陆开设的门店数量达2520家,大部分最近开设的门店都集中在中部地区:成都有77家门店,同比增长近30%;重庆门店数量达到46家,增长30%……
全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去年年底,全家在中国的门店总数已经超过2200家,其中,大约有一半的门店不在上海。而据其官网显示,全家目前在内陆城市成都有74家门店,并计划将成都的门店数量增加至85家。
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排名显示,深处内陆的太原、长沙、郑州均击败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排在第二位。
短板犹存
然而,业内人士也指出,在国内外便利店的挤压下,罗森在内陆地区的布局并不会很轻松。
毕竟,光是实现盈利,对罗森来说就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罗森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罗森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具体亏损数额和年亏损率不便对外透露。
规模效应不足
而业内人士认为,罗森难以实现盈利,与其有关。
“罗森比较强调单店盈利,步子也就相对比较慢。”零售专家胡春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像全家、7-11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即使亏损也要开店扩张,在付出亏损十几年的代价,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实现盈利。而一旦盈利,后续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强。
胡春才认为,便利店行业以量取胜,规模效应非常突出。
因为建立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等的成本较高,一般只有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以上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越来越小,整体才会开始盈利。
在同一区域,7-11会一次开多家店,而不是一家,选址则大多在社区或写字楼附近
除了门店数量外,零售行业专家李维华指出,罗森和7-11的开店策略差别较大。。这些都是罗森做得还不到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