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产经 >

罗森中国市场困局:规模效应难求,盈利能力堪忧

近日,罗森成为进驻安徽的第一个外资便利店品牌,首家门店将落户合肥。不知这次在合肥,罗森能否复制去年的“南京现象”?

▲2017年南京罗森开业后大排长龙,多种商品售罄。

罗森一边通过授权加盟快速扩大门店数量,一边尝试将选址从城市中心拓展向周边地区,并加速了在内陆地区的布局。

在安徽开店的决策,意味着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是罗森在中国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盈利,打赢日系便利店“大战”的关键一步。

无论是从1400家的门店数量还是盈利能力上来看,都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中国市场困局目前依然难解。

毕竟,同为日资便利店,早在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罗森,与2004年进入中国、拥有2500多家门店的7-11,及拥有2200多家门店的全家相比,

加速布局

事实上,从1996年在上海开出大陆首店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罗森都以沿海地区为中心布局门店。即便是在2010年进入内陆城市重庆,其也选择了城市核心区域。

然而,2017年年底,罗森在距离重庆市中心约100公里的涪陵区开店,这是罗森首次选择在非城市中心开店。

据了解,罗森计划一年时间内在涪陵区再开9家店,并将在重庆建立一个集食品生产、销售和运输为一体的网络。

开到涪陵,能让罗森更快获得在周边地区发展的经验。重庆罗森副总经理上野功曾对外表示,这些经验包括,如何从市中心的食品工厂和物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商品的物流经验、小城市门店运营经验等,它们有助于罗森抢在竞争对手之前,从点到面控制内陆地区。

在新“阵地”安徽,罗森计划同时通过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扩张,到2020年开店超过100家。

目前,中国大约有1400家罗森便利店,罗森计划在2020年门店数量达到3000个。

上海已经成了我国便利店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平均每30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人士指出,对罗森而言,向内陆地区及城市周边拓展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罗森,另外两家日资便利店巨头7-11和全家也加速了向内陆地区的拓展。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截至2017年11月底,7-11在中国大陆开设的门店数量达2520家,大部分最近开设的门店都集中在中部地区:成都有77家门店,同比增长近30%;重庆门店数量达到46家,增长30%……

全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去年年底,全家在中国的门店总数已经超过2200家,其中,大约有一半的门店不在上海。而据其官网显示,全家目前在内陆城市成都有74家门店,并计划将成都的门店数量增加至85家。

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排名显示,深处内陆的太原、长沙、郑州均击败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排在第二位。

短板犹存

然而,业内人士也指出,在国内外便利店的挤压下,罗森在内陆地区的布局并不会很轻松。

毕竟,光是实现盈利,对罗森来说就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罗森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罗森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具体亏损数额和年亏损率不便对外透露。

规模效应不足

而业内人士认为,罗森难以实现盈利,与其有关。

“罗森比较强调单店盈利,步子也就相对比较慢。”零售专家胡春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像全家、7-11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即使亏损也要开店扩张,在付出亏损十几年的代价,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实现盈利。而一旦盈利,后续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强。

胡春才认为,便利店行业以量取胜,规模效应非常突出。

因为建立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等的成本较高,一般只有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以上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越来越小,整体才会开始盈利。

在同一区域,7-11会一次开多家店,而不是一家,选址则大多在社区或写字楼附近

除了门店数量外,零售行业专家李维华指出,罗森和7-11的开店策略差别较大。。这些都是罗森做得还不到位的地方。

关键词: 模效 罗森 困局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外媒:美国星巴克超百家门店员工罢工
环球速读:薇诺娜面霜遭投诉 贝泰妮代...
实时焦点:囤药清单走红 谁最炙手可热
当前资讯!欧佩克下调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
国家卫健委:17日新增本土“2276+22853”
世界播报:电力现货市场按下加速键 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