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公司 >

头条焦点:市卫健系统引入优质资源保障人民健康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系统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卫生健康中心任务,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求突破”,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呈现出良好态势。

抓重点,加大专业技术骨干培养力度。为有效解决通辽地区高层次医疗卫生和实用型卫生人才缺乏问题,制定人才进修学习计划,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京蒙协作项目,市卫健委组织相关领域骨干人员赴京跟岗学习160人次,赴北京天坛医院培养外科新技术骨干24人次,协调北京医师协会组织专家开展远程培训3次,参训680余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通过京通、吉通、沈通、赤通“双子星”交流合作等方式,建立博士(名医工作站)18个,外派医护人员进修1381人次,柔性引才125人,务实高效的人才梯队正在逐步形成。

补短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北京等地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势,通过对口帮扶、医联体、专科联盟等方式,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近3年,北京市6家三级医院对通辽市4个脱贫旗县的8家医疗机构实行对口帮扶。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市域外机构签约专科联盟19个,开展其他形式学科合作119个。建设市级医联体8个,旗县级医共体8个(其中紧密型3个)。外请专家830名,总诊疗(含手术带教)27793人次;市直医疗机构帮扶旗县医疗机构派出专家136名,帮扶学科22个,诊疗16196人次。实现了资源和技术共享,践行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群众就医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强弱项,实施科教兴卫战略。与市科技局联合组织通辽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评审工作,通辽市5家三甲医院的5个学科进行了申报。针对基层科研能力薄弱,以联合科研带动科研创新和科研能力提升。加强医学研究平台建设,通辽市医院建设了通辽市临床转化医学实验室。通辽市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0项,蒙医药标准化项目10 项,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8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项目1项,自治区直属高校课题民大附院立项35项。

求突破,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效。市卫健委主要领导先后两次带队,赴京与北京市卫健委、医学会、医师协会等业务管理部门,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武医院、安贞医院、友谊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考察对接,有效推动了重点学科合作向纵深发展。目前,通辽市医院已与北京安贞医院签署协议,成为了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通辽分中心,与中科院肿瘤医院签署了协议,成为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解放军总医院帮扶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通辽市首家通过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通辽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北京安定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深度业务合作关系,业务工作在自治区排名前三位。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分别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了良好的医疗技术协作,为广大肿瘤患者减轻了病痛。

记者 赵彦臻 通讯员 王新宇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市卫健系统引入优质资源保障...
自治区第二督察组到通辽市督察道路交通...
中国星辰|回望飞天路|焦点热讯
公 示_焦点简讯
关于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进行水源...
全球新动态:我国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