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非对称降息或有引导贷款结构意图
作者 黄文涛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8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1年期LPR调降5基点至3.65%;5年期以上LPR再次下调15基点,报4.30%。
(资料图)
一问:为何本次1年期LPR调降5基点,而5年期调降15基点?
5年期以上LPR调降15基点主要还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和社融萎缩。7月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对于经济走势的预期走弱,亟需政策支持。在财政政策专项债发行已经基本完毕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继续发力面临额度限制,金融体系通过降低利率可实现融资成本的调降。
非对称降息,重点在于回应地产下行。此次调降15基点的5年期以上利率,如以贷款30年、等额本息还款、100万本金计算,此次LPR下降15个基点,月供减少88.48元,累积30年月供减少3.18万元。之前央行于5月降低15基点的5年期贷款利率,并降低首套房贷利率20个基点,再加上此次LPR下调,降息效应将叠加,首套房贷款利率低至4.1%,已实质性低于2009年房贷利率打七折后的4.16%。
非对称降息或也有引导贷款结构的意图。2022年以来,人民币贷款结构短期化明显,票据、短贷冲贷款现象时有发生。此次非对称降息或有监管机构主动引导贷款长期化,以及商业银行长期贷款需求不足,主动降低长贷利率的原因。
二问:LPR调降对后续经济走势和宽信用的可能影响?
目前,宽信用基础仍不稳固,倾向于此次调降能够缓和社融下行速度,但下行趋势逆转还需等待四季度。目前中央政府、央行、银保监会和地方政府均已经发出明确信号,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我们发现,宽货币更多是发令枪和配合的作用,后续还要看经济政策特别是地产政策的配合。历次宽信用都由宽货币(降准、降息)启动,首先是降准、降息提供宽松流动性环境和较低的成本;然后是基建端发力(包括项目和融资),加杠杆的主体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但该种宽信用幅度往往较低,且受到隐债等多重限制,目前我们观察到基建增速难以继续上升;若政策观察基建发力不足以托底经济后,可能启用房地产,这是由于房地产产业链长、拉动能力强,但目前“房住不炒”和经济转型背景下预期已变,难以大幅放松。
三问: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展望。
根据我们观察,市场普遍预计LPR 5年期以上下降10-15基点,1年期调降10基点。此次下调幅度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短期金融市场反应可能不大。
对长端利率的未来走势,还是要回归经济基本面和接下来央行货币政策走向。8月15号降息有一定回应市场关切、释放稳预期信号的作用,表明货币政策在通胀压力和稳增长压力下转向稳增长。但此次降息后央行可能继续观望地产走势变化。我们判断,受国内通胀、海外紧缩的影响有限。预计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更多需要货币端相机发力。
因此,LPR调降后短端流动性高度宽松的局面大概率将延续,杠杆成本仍将较低,短期内不宜言空。在短端维持低利率、海外紧缩进入下半场、国内复苏仍弱、防疫压力难解、货币取向宽松的影响下,短期内不宜言空。
而长期内,利率中枢具有系统性下行的背景,目前10年期国债利率无论和LPR比还是和房贷利率比都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我们测算目前10年期国债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之差有170基点,处于2010年来80%分位;10年期国债利率与住房贷款利率之差为160基点,处于2010年以来的78%分位,都处于较高位置。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速中枢和利率中枢长周期下行的假设下,国债长周期亦有下行空间。(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