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市场 >

孔祥等: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端将现七大变化

中新经纬12月2日电 题: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端将现七大变化

作者 孔祥 兴业研究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

吕爽 兴业研究分析师

王宁 兴业研究分析师

展望2022年,商业银行外部环境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和融资平台信用环境有所恶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承压。如果固守相关产业的客户结构,将对未来银行获取资产、保障资产质量等目标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宽信用”环境下资产的可得性会变好,这有利于银行适当在先进制造业、普惠小微、消费金融等领域加大资产投放,获取部分高收益资产,有利于净息差水平企稳。同时,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侧管理将带来增量机遇。这具体体现在北交所成立、数字与平台经济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住房租赁体系完善、乡村振兴模式探索等带来的增量业务机会等。商业银行固有的业务模式和客户结构在新形势下均要调整,商业银行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含表外)将出现七个变化。

变化一:表内高收益融资主体缺失

过去依靠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基建投资扩张,城投和地产成为商业银行两大高收益资产来源,各种信贷、债券和非标创新层出不穷。随着银保监15号文到来,2021年中小房企纷纷退出房地产开发市场,地产行业格局趋于集中,同时“靠谱”的城投范围缩小,好资产越来越少。在这种背景下,包括信贷、非标乃至债券等资产收益率下行甚至缺失,这导致银行表内缺少提供高收益资产的融资主体,也导致信用环境易紧难松。

变化二:长周期利率中枢下行等因素下,表内金融投资仍要压降

长期看,利率中枢将在震荡中逐步下行。从市场上对2022年一致预期看,十年期国债3.0%左右就普遍被认为有较大配置价值。面对基础资产回报下降困扰,过去中国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引入委外投资,通过嵌套产品、加杠杆、下沉信用等多种方式增厚收益。除了流动性等一系列指标要求外,《巴塞尔协议III(最终版)》严格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银行帐薄中持有的资管产品份额,应采用穿透计量、授权计量法等进行资本扣减计量,这或将提高银行表内投资的公募债券基金的资本占用。整体看,通过投资类资产增厚收益越发困难,这使得商业银行表内投资资产占比仍要压降。

图1 长周期利率中枢下行

变化三:稳增长诉求,表内增加普惠小微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加大普惠小微等资产投放,叠加缺资产情况下机构普遍希望通过下沉信用获得一定风险溢价,2022年中小微企业信贷将成为符合政策导向、获得高收益资产的可能举措。但正确认识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是行业性难题。过去中小微企业信用判断主要靠土地抵押物;随着供应链体系完善,核心企业下客户供应商关系成为了新的抵押物,带动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未来数据有可能成为新抵押物,这可能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新一轮契机。

图2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保持20%以上

变化四:持牌经营导致资产回流,非按揭零售信贷受青睐

我们判断消费金融行业正处于恢复成长期:短期看,从必选消费、可选消费、服务消费看,消费正在逐步复苏;中期看,政策引导消费信贷持牌经营。考虑到消费金融牌照有限且有杠杆使用限制,预计消费信贷资产将回流银行;长期看,年轻一代人消费习惯已改变,居民储蓄率仍在下降。

预计持牌类机构能实现稳健发展,而非持牌机构业务逐步被挤出,商业银行信用贷、信用卡部门和消费金融子公司将最受益。但同时,机构也要认识到消费信贷发展已告别野蛮生长时代,未来更需要沿着数字化时代要求针对渠道建设、场景获取、资本运作进行模式改造。

图3 中国消费金融正处于疫情后的恢复成长期

变化五:表内利用同业负债错配存在“天花板”

2018年以来,为更好平衡稳增长和去杠杆的目标,金融市场整体利率尤其是短端利率水平较低,这为商业银行通过吸收短期限同业负债,增加一定资产负债错配收益提供了机会。根据我们梳理,尽管当前同业负债价格处于低位,较多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同业融资(含存单)占比仍已接近监管1/3要求,通过吸收同业负债来优化负债成本结构已看到了“天花板”。

图4 疫情发生同业融资成本处于较低水平

图5 股份制银行同业融资占比接近监管1/3要求

变化六:表内结算性资金内涵更丰富

过去银行争取结算性资金主要依靠“垒大户”等手段,争取大企业客户资金沉淀。但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提升,借助线上场景构建,银行结算性资金的内涵更加丰富。如我们观察到部分股份制银行通过代发工资等场景,研发出了“开薪易”“薪福通”等产品,这一方面为中小企业客户免费提供了财务咨询、客户供应商管理、代发工资等场景,同时积累了客户数量,通过聚沙成塔,形成了可观的结算性资金沉淀。

变化七:资管新规后表外全面净值化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2022年银行理财将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按照不同风险偏好属性,不同属性的资金归属将出现分化:低风险资金部分将回归银行表内,配置存款、大额存单和部分结构化产品;而中等风险偏好资金部分将配置“固收+”乃至权益型理财产品,部分高风险偏好资金或流向公募基金等产品。

图6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尾声

图7 低风险资金回归表内、高风险资金布局权益

(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天天快播:FTX破产后续:Genesis暂停提...
天天速读:北京17日新增本土“100+366”...
全球速递!V观财报|闻泰科技子公司被英...
成都楼市“双松绑”: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祸不单行!马斯克两公司被起诉
当前快报:中小实体企业数实融合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