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期点评:孙君文
@中国青年报:#国优计划#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从2023年起,国家支持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在强化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系统学习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含参加教育实践),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
微评:到顶尖高校去选拔未来的教师苗子,让名校毕业生扎根基础教育,绝非“大材小用”。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教学的内容或许并不深奥,但如何科学地教育、循循善诱地引导、深入浅出地讲解,则是一门“技术活”。高端人才扎根中小学,无疑会提高教学的层次,拔高办学的质量。
@北京日报:#书记割麦#近日,某地一位区委书记与村民比赛手工割麦子的视频火了。随着一声哨响,这位书记弯腰躬身、挥镰割麦,动作相当娴熟。
微评:“手里有活”“是个老手”“一天两天练不出来”“一定是农村出来的”……短短几十秒的视频,罕见“零差评”,归根到底,源自一个“真”。我们期待有更多的领导干部用以身作则的亲民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北京青年报:#纸面就业#为了追求就业率,一些高校将三方协议的签订率层层传导:有辅导员为了“方便”学生,直接代其“网签”;有商家帮学生实现“假就业”,提供付费“盖章”服务……一条“山寨”三方协议的“假就业”链条,随着就业季“浮出水面”。
微评:应届毕业生“被就业”“假就业”现象,对高校公信力的伤害极大。有关部门一方面要遵循“零容忍”逻辑,对造假数据挤干水分、张榜公开,确保每个数据都硬邦邦,经得起推敲;另一方面也要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进行反思,调整片面追求就业率百分比的评价标准。
@新华社:#修缮#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政府28日就梵净山金顶建筑外墙维修有关问题调查处理情况进行通报,多名责任人被调查处理。
微评:梵净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都应被严格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和破坏。此次梵净山的“修缮”工作显然有失严谨性和专业性,相关人员被处理一点也不冤。其他地方要引以为戒,“旧貌换新颜”的“毁容式”修复,只会让“真遗产”变成“假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