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参观高峰,讲解志愿者每天连轴转——
“紫马甲”:传播和平之声的使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江瑜
“以上,是《拉贝日记》选段。”紫金草志愿者傅云生轻轻合上书,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这是因为这些天连续为观众朗读和讲解。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杯子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领着观众向前走。这是7月28日上午,记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看到的一幕。
每年暑假都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参观高峰。今年暑假以来,来馆参观人数超过前两年,讲解志愿者们每天都要连续不断地为观众讲解。他们是志愿者,更是传播和平之声的使者。
李国荣:每一句讲解词都要反复练习
七八月份是纪念馆参观人流量最大的时候,许多工作年限稍长的讲解志愿者会主动多承担一些讲解任务,这其中就有已经67岁的李国荣。
李国荣有着14年的志愿服务经验,2019年加入紫金草志愿服务队,坚持每周来馆4次,已接待观众约10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1500天。很多听过李国荣讲解的观众都为她点赞,说她讲解清晰、动作规范,而这样的讲解背后,是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我一直以一名专业讲解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句讲解词都经过反复练习,语调、语速、情感都要做到最好,要努力感染每一位观众。”李国荣说。
因为讲解好、经验丰富,有新人加入讲解志愿者队伍中后,李国荣还会发挥“传帮带”作用。“起初,一些新人忘词、冷场、回答不上观众的问题频繁出现,我就不断为他们打气。”李国荣把讲解展厅不同部分的情感、动作、状态等详细地传授给他们,带领他们逐字逐段分析讲解词,深入了解历史细节。
针对暑假期间参观者以中小学生为主,李国荣自己购买了大量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书籍和青少年教育研究方面的书籍学习,不断摸索更适合青少年接受的讲解方式。她说,希望在未来的讲解中,能够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最适合的讲解,让所有来参观的人都能真正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
傅云生:用声音重现那段历史
67岁的紫金草志愿者傅云生是一名朗诵爱好者,2019年通过考核成为紫金草志愿者。在此后的4年里,只要纪念馆需要,他总会放下手中的事务,第一时间到馆服务。他发挥专业优势,用声音“重现”历史,让许多观众动容。
傅云生说,他心里最重要的作品还是《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有声读物中的篇章《国家公祭》,“2020年,我曾作为紫金草志愿者代表,参加国家公祭仪式,我在诵读时联想到当时的场面、氛围和心情,与所读文本内容产生了共鸣。”
每年节假日是纪念馆最忙的时候,傅云生从未因为自己年长而缺席,他穿梭在排队参观的人群中,维持秩序、解答问题,并为观众进行场馆讲解。他是一名退休教师,多年的教师生涯让他对前来参观的孩子格外关注,每当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时,他都会上前进行一对一讲解,“做志愿者是在扩展生命的宽度,希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纪念馆:紫金草志愿者队伍,期待你的加入
在南京,有越来越多如同李国荣、傅云生一样的人们加入紫金草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注册的紫金草志愿者总人数已达24052人。他们中有幸存者后代、有学生、有教师、有医生,有年过七旬的老人,也有10岁的少年。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为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公众服务水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即日起至8月20日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个人和团体均可报名。新招募的志愿者以展陈讲解、维护场馆秩序、和平宣传、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为主,经纪念馆集中面试、培训和审核后上岗,服务期一年。成为紫金草志愿者后,有机会参加纪念馆组织的专家讲座、研讨交流、能力素质拓展等培训活动,还可参评“紫金草星级志愿者”“紫金草优秀志愿者”等。报名工作详细情况见纪念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