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都讯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6月2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隐形变异学科培训,并在暑假期间对培训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以及研学、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通知指出,“双减”政策落地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协同监管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
通知要求,各地要继续采取“四不两直”“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方式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特别是针对群众举报、舆情监测等渠道反映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问题,快速核查、联动处置。广泛动员街道、居委会、社区等力量,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对违规培训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进行管控排查,严防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班、已注销培训机构继续开班、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打擦边球”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问题发生。
通知强调,要结合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对培训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以及研学、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同时,要部署开展暑期线上巡查专项行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工业和信息化、网信等部门,运用智能监测手段,对线上培训主体和重点网站平台开展全时段深度巡查,严防严查违法违规开展线上培训和广告宣传等问题。加大违法违规案例曝光力度,做到发现一起、处置一起、通报一起,形成警示震慑效应。
通知指出,要加强从业人员资格审核,完善入职查询制度,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确保从业人员符合规范要求。坚持公益公平,加强暑期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测,引导培训机构实行明码标价、合理定价,对违法违规收费行为,特别是借暑期之机肆意涨价的做法,联合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严查。全面加强预收费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重点抽查,严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教育部提醒,家长应理性看待、慎重选择校外培训,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不盲目跟风报班,家长还应防范预付费相关消费风险,优先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选课、购课、缴费、退费,远离“无证无照”培训机构和违规培训,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