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财魔方联合华夏银行私人银行举办的紫金财富管理智享专题活动——理财魔方2025年度闭门私享会暨华夏银行私人银行总行级投资策略会顺利举行。其中,以“2026核心资产投资机会展望”为主题的圆桌对话成为全场焦点,理财魔方创始人兼CEO袁雨来担纲主持,与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中心主任王增武、国联证券资产配置部总经理程棵、嘉实财富基金投顾业务部总监周凤、华夏银行总行财富产品专家李晓男等行业大咖,围绕黄金配置、核心资产选择、A股美股市场展望及投资误区警示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投资者勾勒出2026年财富配置的清晰蓝图。

图:“紫金财富管理・智享专题活动——理财魔方2025年度闭门私享会暨华夏银行私人银行总行级投资策略会”北京站

图:“紫金财富管理・智享专题活动——理财魔方2025年度闭门私享会暨华夏银行私人银行总行级投资策略会”圆桌嘉宾
黄金配置:家庭资产“必配压舱石”,长期价值凸显
针对2025年表现亮眼的黄金资产,嘉宾们达成共识:黄金已非“选不选”的问题,而是家庭资产中“必有”的配置项。
王增武从家庭资产负债表与家族生命周期视角指出,黄金作为可定价的实物资产,在家族资本负债表中应占据重要地位,既是对冲风险的关键工具,也是资产加仓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地缘政治因素及2026年“战时经济”关键词,他类比清末民初时期黄金的重要性,提出极端战时经济环境下黄金更是必要资产,其配置核心是“有和没有”的区别,而非时机或数量的权衡。同时,黄金兼具安全与免税属性,在未来可能面临房产税、遗产税的背景下,是资产组合中重要的免税资产。

图:紫金财富管理・智享专题活动《2026 核心资产投资机会展望》圆桌嘉宾、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中心主任王增武(现场照)
周凤表示,家庭理财应遵循多元配置原则,黄金无论是实物形态还是基金配置,都具备保值与长期增值功能,配置核心在于“是否纳入”而非纠结短期涨跌,投资者仅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配置比例即可。

图:紫金财富管理・智享专题活动《2026 核心资产投资机会展望》圆桌嘉宾、嘉实财富基金投顾业务部总监周凤(现场照)
程棵认为,黄金上涨后的回调是自然现象,明年可能出现更深回调且短期震荡加剧,但长期上涨逻辑明确。他更推荐配置实物黄金,可避免频繁交易带来的焦虑,建议在市场下跌或自身认可的时点买入并长期储备。从全球经济与货币格局来看,美元长期贬值导致传统货币锚模式难以为继,全球脱钩背景下需寻找替代锚,叠加各国“财政货币化”政策推动未来通胀回升、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等因素,黄金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不过他也提示,特朗普中期选举后态度软化、俄乌战争意外结束等短期风险可能引发黄金波动,但利空不具持续性。

图:紫金财富管理・智享专题活动《2026 核心资产投资机会展望》圆桌嘉宾、国联证券资产配置部总经理程棵(现场照)
李晓男结合华夏银行私行服务给出具体配置建议:投资角度首推黄金ETF,或通过银行积分新业务定投实物金长期持有以对冲风险。同时她特别提示,投资金转装饰金需在年底前完成,否则将缴纳5%增值税,需根据客户真实诉求选择配置方式。

图:紫金财富管理・智享专题活动《2026 核心资产投资机会展望》圆桌嘉宾、华夏银行总行财富产品专家李晓男(现场照)
核心资产:科技+红利为主线,养老与数据资产成新风口
谈及2026年核心资产,袁雨来指出,过去认知中的核心资产多为消费、金融蓝筹,如今核心战略更多向科技倾斜,AI及新质生产力正重塑人们对核心资产的定义。
周凤提出“哑铃型配置+基石配置”的组合模式:核心看好科技类资产,搭配高股息率、有政策支持的红利资产形成对冲,两者相关性越低越好。配置比例并非等同分配,上半年更偏向科技类资产,三季度末至四季度红利资产价值将逐渐凸显;在此基础上,以股、债、黄金构成的全天候配置作为基石,保障账户健康稳定。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增值与生息需求,还将制定特定配置方案。
程棵认同“科技+红利”哑铃型配置思路,他强调当下核心资产与过去不同:科技定义更宽泛,不仅包括芯片、AI,还涵盖创新药(不受集采与经济周期影响)、新消费(非传统消费品类)等不依赖短期盈利兑现、国家持续投入的领域;红利资产也突破传统防御属性,在全行业增长乏力、全球利率下行背景下,成为低波高息的稀缺资产,既包括传统板块,也涵盖券商等过去不分红如今开始分红的“泛红利”领域。他提到,明年两大主线将呈现“异形化”特征,需拓宽覆盖面,寻找逻辑相似但易被忽视的局部机会。
王增武提出两大新投资机会:一是养老相关领域,老龄化趋势下,“老有所社交”(如老年旅游、线下交流)和“老有所逆”(高净值人群个性化高品质养老)需求旺盛,成为确定性机会;二是数据资产领域,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相关资产及资源前景广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的数据入表与应用已体现其价值,且数据正重塑行业生态与家族财富管理,既能预测信息、识别风险,还能助力家族精神向二代传承。
李晓男补充了保障类产品配置方向,她强调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未来养老将以商养为主,社会养老金难以充分支撑,养老保险产品至关重要。她重点介绍了商业养老金保险,这类标准化净值型产品具备双账户(锁定账户防止随意支取、流动账户满足流动性需求)、三年保本(亏损由保险公司赔偿、盈利滚动计入下三年)的特点,可作为公募基金和理财的优质替代产品。
袁雨来总结强调,资产配置不能只侧重进攻型资产,需兼顾养老与保障。中国人普遍存在保险配置不足的问题,若仅持有现金而不转化为保险等资产,长期将面临通胀贬值风险。他建议先规划好保障性配置,再考虑进攻型投资,同时提醒市场规律:全民狂热时需警惕泡沫,市场平淡时可适度进取。

图:紫金财富管理・智享专题活动《2026 核心资产投资机会展望》圆桌嘉宾、理财魔方创始人兼CEO袁雨来(现场照)
A股美股展望:结构性行情主导,多元配置与专业赋能是关键
对于A股市场,嘉宾们普遍看好2026年结构性行情。程棵认为,A股(含港股)投资机会相对更多,可将红利、科技、创新等方向纳入考量;对于美股,他表示其当前上涨动量与估值处于高位,基本面支撑不足,结构偏集中,虽可能因收割全球继续上涨,但A股届时大概率也有良好表现,无需特意配置,且A股与港股已能替代相当一部分美股的上涨逻辑。他同时指出,美国资本市场仍有超跌反弹等局部机会,美债也可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搭配选项,虽布局空间和额度不及往年,但仍具配置价值。
针对高盛预测A股未来两年涨30%、风格切换加剧的观点,李晓男结合服务高净值客户的经验给出建议:需对资产配置的增值层进行加固,普通高净值客户增值层配置比例通常为40%-50%,若高盛预测成立可提升至50%-60%;产品选择上,优先固收+类产品,搭配宽基增强指数产品、红利低波ETF、高股息策略专户产品及对冲策略量化基金,维持资产配置金字塔的稳定性。她强调,个人客户难以应对快速市场轮动,应依托专业头部财富管理机构,未来财富管理主流模式将是“头部机构+优质指数产品”。
袁雨来认同“不要一头热”的观点,他结合数据指出,2023年下跌行情中即便有9成胜率也难盈利,今年市场中只需一半胜率就能赚钱,网上流传的高收益多是运气使然,并非真正的阿尔法收益,实则是对贝塔的误读。他分享规律:市场轮动越快,散户亏钱概率越高,专业机构优势越凸显;但在千股涨停或跌停的极端行情下,两者收益差异不大。
周凤对A股走势充满信心,她表示信心源于对中国国力的认可,中共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专家预计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相信国力提升会带动居民财富增长。她提到,A股值得配置但基金数量超1万只,普通投资者难以自行选择,需依托专业机构。多数客户偏好稳健生息类资产,可配置A股、黄金、红利类资产及适当配置全球资产,建议选择被动指数类投资,能够抓住市场贝塔收益。
程棵则认为高盛报告常是反指,不认同A股存在慢牛,今年A股行情类似2013-2014年或2019年,远未到2015年热度,中期看好明年A股但不看好一年期锁定的私募产品。他建议投资者明确自身投资资金规模和亏损承受能力,强调风险预算纪律,趁今年获利机会提前半年到一年布局多元化资产,搭配债券、美债、黄金、量化商品期货、REITs等与A股相关性不高的资产,避免行情见顶后措手不及。
投资警示:远离“激情投资”,坚守认知与纪律底线
圆桌最后,袁雨来邀请嘉宾们给出2026年投资误区警示:
李晓男强调,要赚认知范围内的钱,避免追涨杀跌,金融知识学习成本过高时可寻求专业机构帮助;王增武指出,需强化风险意识,这是保障财富有效有序传承的关键,每个家庭都应有专属理财方案;周凤希望投资者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求收益率,聚焦自身实际收益目标,管理好投资情绪,专注账户稳定;程棵提醒,不要将投资集中于单一品种,明年不存在某类资产能一骑绝尘的行情;袁雨来最后补充,投资需秉持配置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要“上头”,避免极端满仓或赎回某类资产的操作。
本次圆桌对话汇聚多方智慧,嘉宾们从资产配置逻辑、核心赛道选择到风险防控建议,层层深入、观点鲜明,为投资者在2026年的财富管理之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与指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