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焦点新闻 >

左手建仓囤货右手暗启自营?毒APP到底要干什么?

在炒鞋指责越演越烈之时,今年夏天毒APP这个球鞋交易平台终于取消了寄售机制。所谓寄售机制大致为买家与卖家在毒APP上交易球鞋却不做实物交易,球鞋仍寄存于毒APP仓库之中,由此一双球鞋的流通速度加快,在炒作资金介入下单个小品种球鞋价格水涨船高。

尽管取消了寄售机制,不过毒APP的仓储能力似乎并未取消,闪电直发模式应运而生。据毒APP客服介绍,为吸引卖家将球鞋提前寄存于其仓库内,目前卖家寄存前60天免费超出时间后每个月每双鞋10元寄存费,同时寄存球鞋的手续费亦低于普通模式。而此前被取消的政策更有提前打给卖家半数预付款的支持力度。

两个月寄存免费的政策似乎表明毒APP正在间接掌握更多球鞋供给,缩短发货时间提升买家体验是平台吸纳卖家商品寄存原因之一,不过凭此掌握市场热门鞋款的供给应为题中之意。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亦发现,毒APP的运营公司也正试图招聘买手、洗护工厂管理人员以及更熟悉跨境业务的供应链经理。

一边吸纳市场供给,一边似乎正在招聘买手和供应链经理。毒APP到底要干什么?

央行上海分行于近日发布《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简报指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 “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其中毒APP被排名为众多交易平台之首。

一位长期从事农产品期货交易的人士认为,在商品期/现货市场中,价格变动非常频繁,“谁掌握了精确的供给信息便能预判未来价格趋势,若能左右主要商品仓储的库存那就具备了控盘操盘能力”。

可以确认的是,毒APP上的球鞋价格变动频率亦是频繁。尽管取消了寄售机制,但毒APP基于此前建设的仓库却一直存在。针对目前的热款球鞋,毒APP一般都会有闪电直发这一选项。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卖家将球鞋提前寄存于毒APP的仓库之中,待与买家达成交易之后,由毒APP仓库直接发出,提前省去了卖家邮寄、毒APP在做鉴别的时间。

尽管毒APP自建仓库吸纳卖家寄存商品客观上有助于球鞋的流通效率,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热款球鞋的价格仍然波动频繁。在以往的宣传中毒APP自称其仅作为C2C的撮合平台身份出现,显然这属于明显的中间商角色。

按照毒APP发布的规则,该平台上球鞋价格均由卖家发布,平台按照价格由低到高进行买卖撮合交易。在对外展示页面中,卖家前台匿名仅有一个ID作为符号。毒APP的这种交易模式是买卖双方对平台透明,而前端展示则互为匿名。这也造成了毒APP要对买卖双方共同负责的现象。

一位消费维权律师认为,目前无法得知毒APP自建的仓库库容多大,库存商品到底有多少,每天盘点库存的信息要经过什么渠道反馈或者统计,这些信息又有多少人可以得知。他认为这背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炒鞋团队或毒APP内部甚至平台本身若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就存在就单一品种做炒作或控盘的嫌疑。

60天的免费寄存期,毒APP的存储成本将如何消化?是否为提高存货周转效率或减少库存成本而有意识抬高价格,当然这背后的疑问更为直接,是否存在利用存货周转间隔而产生毒APP平台自营的行为?

毒APP运营主体公司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未回复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的采访问题。不过记者发现该公司在国内一家知名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数百个招聘职位,招聘页面显示来自于该公司的HR获得了网站的身份认证。

在这数百个招聘信息中,该公司于今年10月28日该公司又发布了一则“买手/采购专员”的招聘需求,这则招聘信息对职位职责的描述为:1、协助完成每季采买计划的制定;2、负责采买渠道的评估与合作条件洽谈,优化供应商渠道;3、负责前期沟通采购定位、计划与提交采购分析和总结报告;4、负责一年四季流行趋势、元素、风格、面料、款式的报告(学习普及)完成其它工作。对于应聘者资格,招聘信息要求要“有1年以上鞋类采买相关工作经验.....熟悉大都市鞋城买手店及各种网络采购平台者优先”。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或许还与洗护工厂建有深度业务联系,在另外一则一个月前发布的招聘信息中,该公司正在招聘生产管理一职,工作职责亦有“负责洗护工厂生产管理工作,保证工厂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时效.....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及时的供应”等内容。

招聘买手是否表明毒APP已经存在或即将开启自营业务?买手团队购买的商品又是否会成为毒APP自营业务的一部分?不过毒APP中间撮合平台的身份定位似乎并不需在外观上处理处置商品,其又为何需要洗护部门?

还需注意的是,上海识装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出现了供应链产品经理的职位,该职位的职责描述为“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负责采购、仓储、物流等供应链领域的需求分析、产品规划、产品设计和运营推广工作”,而在职位要求一栏更是明确要求应聘者熟悉跨境业务。在一个月前发布的供应链数据运营岗位的描述更为直接,在涉及仓储职责岗位时要求应聘者要分不同作业区域,分析库存准确率、作业效率、良率、出入库及时率等。

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炒鞋”指责,还是运营层面中用户的诸多投诉,已经运营五年的毒APP在今年饱受争议。站在岁末年尾,毒APP未来又要何去何从?中国网财经记者将继续关注。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东南电子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 超两...
影院相关企业3月注册量创下一年来新高 ...
5年总披露融资金额达3万亿元 “三省一...
宣亚国际(300612.SZ)资产减值损失约1092...
太安堂偿债压力近10亿 净利持续下滑是...
4月份涨超5%的债基数量达到9只 涨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