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季度,与中国电影市场一派繁荣景象不同,电视剧市场呈现出低迷状态,并没有出现任何一部叫座又叫好的爆款大剧。
我们都知道,每年的开年大剧都是各大卫视的重头戏,也是最能出全民爆款的黄金时段。比如近三年的古装剧爆款《武媚娘传奇》《芈月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但反观今年,一季度《巴清传》和《如懿传》的缺席让整个一季度古装剧阵容过于平淡无奇,而一季度正在播出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及《凤求凰》等古装剧,收视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同时,多部大古装的放送形式变更为由台转网,也导致古装剧在第一季度话题性不足,缺少全民“爆款”。
为什么今年一季度古装剧会大量“扑街”?臻鼎投资表示,不止《如懿传》《巴清传》,许多古装剧都面临着难以播出的可能,部分人将这一现象归咎于去年年底流传的新“限古令”。从政策上看,几次重大会议与相关政策都将现实题材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虽然针对古装剧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扶持现实题材的号召将侧面积压古装剧的生存空间,市场风向俨然转变。
一直以来,平台方对古装剧有着强烈的购买欲望,资源、资本的涌入吸引了很多制作方、投资方、甚至电影大咖投入古装大剧。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古装剧的数量、成本屡创新高,但真正可以实现播出成绩和口碑双赢的古装剧屈指可数。
市场更多的讨论聚焦在古装剧的同质化现象,以及胡乱改编历史、演员表现不敬业、后期制作粗糙等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引起了行业的高度重视,导致古装剧审查更为严格,播出难度加大。
内容为王的当下,如何重新点燃古装剧的生机,已经成了所有影视公司的重大议题。同比2017年1-4月古装题材的备案情况,2018年1-4月的古装题材数量比去年增加了2部,但内容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以4月份的备案项目为例,根据历史真实人物改编的传记型电视剧将成为古装剧打开市场的新风口。
4月份14部备案的古装剧中,8部剧或以真实历史为背景,或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为核心进行剧本创作,例如茶圣陆羽、发明“造纸术”的蔡伦、清朝康熙年间的平乱名将蓝理等等。这类剧本将通过还原历史人物的事迹,彰显历史角色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古装剧,才是真正符合市场期待,引领中国古装题材走向健康发展的优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