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新闻 >

拼多多商家进化论:刀尖上的舞者怎么产生的

GPLP君的母亲生活在中部五线城市,去年过年回家,在敲响母亲家门的瞬间,我留意到门口堆着几只快递箱。

这让我颇为好奇,因为母亲没有注册淘宝和京东账号,日常需要网购什么东西都是先选好,然后发链接给我下单付款。回想起来,近一年来,因为我工作繁忙,母亲常说不忍打扰,再没发过链接给我,这些快递箱是从哪来的?

母亲告诉我,这些都是在拼多多上购买的。她作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利用我平时给她发的红包,在拼多多上买了一单又一单,不仅毫无障碍,而且乐此不疲。

而和母亲一样的人不在少数。春节期间,伴随着GPLP君走亲访友,原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看着一个不懂网络的人居然通过手机体验9.9元,19.9元,29.9元包邮产品的购物乐趣,GPLP君非常好奇,拼多多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而不久前,看了财经杂志对拼多多CEO黄铮的专访,不仅谈及了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提到了拼多多的定位是服务中国最广大人群的消费升级——满足五环内外“人的很多面”。我也尝试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阐述我对拼多多的理解。

世界工厂的中小企业急需品牌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将自身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依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成功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成为世界工厂后,中国每年为全世界输出大量的产品,贴上国外的品牌,以不菲的价格销往世界各地,而作为制造者,中国企业却只能在其中占据微薄的代工利润。

2008年因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伴随着世界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大量生产线、技术水平很好的中小型工厂,因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客户网络、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对抗大宗贸易的价格波动风险,也没有直接建立起to C端的品牌连接,最终导致他们没有建立起足够的护城河,订单不稳定、利润低、没有话语权。

如何生存下来,这成为这些工厂在一直思考的主要问题。

转型势在必行。

但是,即便大多数工厂知道,活下来需要为自己找到稳定且大量的销路、创建自己的品牌、并且压缩中间成本,提高利润,然而,如何找到稳定且大量的销路,首先就是一个拦路虎。

互联网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是这些传统企业的经营者也是两眼一抹黑。

淘宝曾让他们欢心鼓舞,但在所谓互联网下半场,流量越来越昂贵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发现淘宝似乎越来越难做了。

互联网今天的竞争多数是在抢流量,其实当你抛开流量,聚焦在场景,你会发现空间是很大的。

拼多多的出现让中小企业看到了曙光,与淘宝、天猫投放广告、抽成的商业模式相比,拼多多现在只抽取支付的手续费,流量几乎免费。

它用2年半的时间,服务了中国三亿消费者,自己崛起的同时,也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开拓了一条新路径。

对此,GPLP君试图还原拼多多这个被“五环内”用户所看不懂的新电商平台。

或许大城市的用户短时间可能难以理解,但拼多多的崛起确有可循的轨迹与道理,因为在中国,还有大量的居民没有接触过电商,从无到有,这也是一种消费升级。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华为已经解雇五名华盛顿办公室员工 削...
堪比个税起征点提高的政策来了 工资超5...
保卫港元底线 香港金管局半夜果断出手...
北京一些理发店推“员工持股” 欲留住...
小患者开心 儿科医生手背上画小猪佩奇
中国发布对美关税反制措施 对大豆、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