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凌晨,财政部官网发布重磅消息!中方宣布,自2018年4月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使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 财政部关税司发布的通知显示,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8年4月2日起,对自美进口的128项产品加征15%或25%的关税。其中,对水果及制品等120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5%,对猪肉及制品等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25%。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
从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到4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对自美进口128种商品加征关税,历时不足10天。行动之迅速再次体现了“中国不愿意打贸易战,但不怕贸易战”的坚决态度和立场。
平衡“232调查”造成的中方利益损失
今年2月16日,正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美国钢铁和铝的国家安全调查(即232调查)报告,认为进口钢铁和铝产品严重损害美国国内产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3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进口钢铁加征25%关税,对进口铝产品加征10%关税,并且关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所谓国家安全调查,是指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美国商务部有权对进口产品是否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启动调查。然而,自从美国政府宣布将对进口钢、铝征收高额关税后,在15天的缓冲期内,特朗普打出的这张“关税牌”却四处碰壁,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先后表示将对美国的行为采取反制措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先后豁免了欧盟、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和韩国等经济体的钢铝关税,而中国并未出现在豁免名单当中。
4月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3月26日,中方根据《保障措施协定》在世贸组织向美方提出贸易补偿磋商请求,美方拒绝答复。鉴于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的可能,3月29日,中方向世贸组织通报了中止减让清单,决定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对中方造成的利益损失。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此前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随后又公布豁免国家的名单。这充分说明,此举并非是出于保护国内钢铁产业或者是缓解贸易逆差,而是为了制衡中国,属于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中国随即公布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涉及128项税目商品,约30亿美元,和钢铁和铝的征税体量相当,目的是为了平衡‘232调查’的利益损失。”
白明认为,此次中国针对128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为的是回应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的“232调查”,更多的是为了表明态度。如果美国继续一意孤行,对中国进口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不排除中方会有下一轮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