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1年高考只剩下几天时间了,学生的考前心态问题对高考的影响非常大,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未能调整好状态导致成绩远远不如自己的实际水平。因此,高考前如何调节心态,将压力和紧张转化为动力,进而在这一次考试中优异的发挥,是现在学生和家长们都在关心的问题。
今天我来带你一起调整心态,迎接高考。
大家可以把参加高考当作赴一场约会。你和它已经约会过好多次了,期末、期中、一模、二模……你已经非常熟悉它的脾气秉性,熟悉它的性格爱好; 你知道说什么话它会喜欢,说什么话它会生气,你对它已经非常了解了。
高三这次最后的高考,你不是去上战场,而是去赴一场甜蜜的约会,这次约会很重要,因为你就要“求婚”了。这个时候,你就要准备好鲜花、钻戒、甜言蜜语,力争让求婚更有把握。但是我们无法保证这次求婚就能成功,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明白,先试试,这次求不成就下次,下一次如果还没成功,那么自然有更好的还在后面等待。
看完这个比喻,大家有没有觉得轻松一些?下面再分享几个考前建议:
切忌挑灯夜战,养精蓄锐放松心态
从现在开始,要根据高考时间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考前切忌挑灯夜战,通宵复习不仅不能达到效果,反而会影响状态!养精蓄锐,才能保证在考试时有个积极的状态。现在已经进入夏季,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切忌生冷、辛辣的饮食,以防考试时出现身体不适。
我曾经的一位学生,高考前已经全力以赴,拼尽全力的学习,甚至已经学习到恶心。感到恶心是因为已经对试题完全熟悉了,未来高考要出现的内容,都是你已经唾弃的,那么这些题也就都不在话下。这是为了高考努力学习,拼尽全力的同学们的典型代表。这些同学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放松心态。可以逐步减少学习时间,进行充足的休息和放松。高考前的日子所剩无几,同学们的水平和程度也已经基本固定,再继续高强度的学习也于事无补。所以,考前几天最重要的就是调整作息和节奏,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调节到最适合高考的状态。但是切记不能过于懈怠,每天还是需要一定题量的练习来保持学习状态。
家长切忌叨唠,多倾听多鼓励多疏导
其实面临高考,紧张的不仅是孩子,家长也是一样。家长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是帮助孩子保持良好心态的前提。所以家长也一定要放平心态,为孩子的备考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家庭环境。首先,家长千万不要再问“复习得怎么样了?”,这看似是一句关心的问候,实际上却是会加重学生们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们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对面高考,没有人能够自信的回答说:“复习好了!”,学生们此刻对自己的复习程度也是抱有怀疑的,家长再提问等于加重了孩子对自己的质疑和不安。因此,家长切忌叨唠,应多倾听、多鼓励、多疏导。其次,备考期间学生的学习强度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家长们一定要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休息环境,及时为孩子补充营养,注重孩子心理情绪的纾解和引导,不要让孩子因为过度焦虑等问题影响考试。
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地鼓励和情绪的引导。首先,对孩子已经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认真地和孩子交流规划好未来的生活,让孩子对高考一定的向往,调动积极性。让没有信心的孩子知道,前途有好多条路,不止高考这一条。每一条路都可以走出一个明亮的未来,所以不要对高考有着过度的紧张和压力。
回归课本,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即使临近考试,也要每天保持学习状态,回归课本。对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有时还会起到出其不意的奇效。趁着考前几天宝贵的时间。再次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复习,适当增加对一些中低难度题目的回顾和练习,这样不仅有助于熟悉基础知识点,做到游刃有余,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备考信心。少做、不做难题,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在迎考复习和高考中,要学会转移不良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坦然面对现实,清晰认知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要过于期待自己会超长发挥,只要确保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就已经等于战胜了高考。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高考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调节好状态,做到有效冲刺,放松的心态迎接高考,你一定会成功!
Tips:高考“磨枪”建议
申怡:青少年阅读领路人,高考语文名师,学科带头人,曾任教于人大附中。
连续多年担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作文组组长,具有二十余年一线教学和高考备考经验,在阅读、写作教学方面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出十几篇高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