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宝塔山》在上海大剧院全球首演。延水河边、宝塔山下,足尖飞舞,讲述动人的青春故事。这是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剧目之一。
今年2月到4月,申城各剧场轮番上演建党百年历程中的红色记忆,城市上空回响着经典之声。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和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共同承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上海文艺界亮出红色家底。
紧随其后,从5月开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拉开大幕,来自14家院团机构的15台剧目次第亮相,用艺术语汇奏响时代强音,展现上海文艺界的原创实力。
复排复演经典作品,激活红色记忆
4月17日晚,上海京剧院排演的现代京剧《杜鹃山》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京剧名角史依弘饰演的女主柯湘赢得一片叫好。
演罢几场,史依弘直言:“《杜鹃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杜鹃山》由北京京剧院于1964年创排首演,2001年上海京剧院首次排演,史依弘成了上京的第一代“柯湘”。时隔20年再上《杜鹃山》,在她看来,要琢磨的内容还有很多。音乐在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大胆融入歌剧、地方戏、民歌小调等元素,身段动作则借鉴芭蕾的形体舞姿,可谓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但又没有脱离京剧的范畴,整体和谐统一。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上海京剧院的看家大戏《智取威虎山》也是参演作品之一。上京第六代“杨子荣”蓝天说:“站在共产党人的初心之地,借着这样一部作品,献礼建党百年。这也是艺术工作者的初心:把好的作品,无限地呈现。”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这座光荣城市孕育了一大批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在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中,上海9家文艺院团呈现12台红色优秀经典作品,涵盖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作品中,有的着眼于上海这片热土的红色记忆,如评弹《王孝和》;有的作品创作并首演于上海,如音乐《长征交响曲》、越剧《家》等;有的成为上海各家文艺院团的红色“传家宝”,如沪剧《江姐》、歌剧《江姐》、芭蕾舞剧《白毛女》等。
这些镌刻着红色基因的作品勾勒出伟大历程中一个个鲜活侧影。沪上文艺工作者们在传承中激活经典的魅力,为作品注入时代内涵,为主旋律力作更添新意,赢得更多观众共鸣。
走进历史走近观众,让经典开出青春的花
4月23日至25日,上海淮剧团创排的都市新淮剧《寒梅》在天蟾逸夫舞台连演三场。崭新书写英雄与信仰的舞台实践,打动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观众。有观众留言:“赋予老题材以新视角,开启了红色戏曲新的书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