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五年前的事,年逾八旬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哽咽了。2016年春天,他拜访了一位特殊的观众。对方是位“活着的‘小老大’”,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手臂,老人年届百岁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见见电影《51号兵站》中扮演“小老大”的演员。“我没想到,一位独臂的百岁老人有那么大力量,我觉得他是在拥抱自己的战友。”那次经历深深震撼了老艺术家,一个角色能在问世半个多世纪后依然“活”在观众心里,“那件事对我的教诲是,追寻红色经典没有终点”。
如今,上海在全国率先做了件事:携手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对红色电影文化资源、老艺术家等展开多维度的专业版权服务。昨天,“版权强国·电影艺术家讲党课”暨版权合作签约活动在莘庄工业区举行。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与上海电影家协会、老艺术家等分别签署《经典作品多维度全面保护合作意向书》。
在版权的护航下,红色经典影片、片中角色、塑造角色的艺术家以及相关影音作品等红色文化版权,既能受到保护,也有望被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以深入更多年轻人。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法律部主任那玲说,上海既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完成这次签约,推进红色经典文化版权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非凡。
让红色经典更规范、更鲜活地焕然新生
上海是座红色资源丰沛的城市。如果把千余处红色地标看作上海红色文化的“有形资产”,那么红色影视作品、图书出版、红色影片插曲、红色艺术形象等,便是上海红色文化的“无形资产”。
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提到,仅在电影的层面来说,上海拥有的红色资源已堪称一座宝藏。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86年前在上海的百代小楼完成了首次灌制、录音,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传遍大江南北。而《51号兵站》《红色娘子军》《燎原》《铁道游击队》等一批红色经典佳作,以及电影《难忘的战斗》主题曲《迎着风雨去战斗》等红色经典歌曲,都诞生在这座城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何让红色经典更规范、更有序、更鲜活地焕然新生,是我们今天的使命。”
怎样让老电影在新时代深入更多年轻人?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数字著作权部副主任范雯说:“有了版权护航,可以通过授权衍生品开发、二次发掘等手段,丰富红色经典在今天的姿态。”小到红色经典电影的文创产品,大到主题酒店、按影片场景搭建的主题公园等,都是今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我们甚至可以将红色经典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开发成卡通人偶、做成盲盒,让陪伴过几代共和国人成长的经典红色人物,继续以新的风尚被年轻人传承。”
从版权的专业角度,呵护英雄人物、老艺术家的个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