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4月17日讯(记者 刘佳)全纳、培元,把学生培养为“六会一特长”的综合素质人才,是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始终坚持的育人目标。也正因如此,这所以“培元”为起点的学校,在历经百年沧桑后,依旧元气不减,成果显著。
金帆民乐团、金帆书画院、金鹏科技团电子与信息分团和银帆京昆团——作为一所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三金一银”学生社团的中学,十九中将这种荣誉和成绩却归功于师生。4月17日,一场名为“各美其美共芳菲”艺体科技教育论坛在北京第十九中学举行。在这场论坛中,学校3位教师分别从音乐、科技、美术等方面入手,为我们深度剖析了十九中的“五育”之路,以及百年老校的“元气秘诀”。
“艺体科技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营养基’,肩负着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校长高新桥如是说。截至目前,学校开了12门科技类校本课程、10余个科技社团,培养了大量对科技感兴趣的优秀学生,教师编写的科技教材被全国各地多所学校采用;聘请国内一流的艺术家担任乐团指导专家,把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生培养成才,在市、区乃至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金奖;建有1300余平米的美术中心,挂牌“北京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北京市金帆书画院挂牌学校”,为国内知名艺术院校输送大量艺术人才……
现场,北京十九中的汪继红、韩崇志、李牧还作为教师代表,分别从音乐、科技和美术教育角度,讲述了学校在艺术科技教育的积极探索。“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面向全体,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汪继红这样说道,她在活动上讲述了学校音乐社团“从零开始,引领学生,走向灵动”的奋斗历程。韩崇志介绍了科技课程建设的情况,特别是通用技术课渗透了STEAM理念,以真实问题为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探究与合作能力。李牧则分享了十九中美术教师们的故事,老教师们用他们的善良、博爱,影响改变了许多学生,也引导很多学生走上了艺术之路,如今的美术教师团队和助力母校的优秀毕业生群体更是无私奉献。正是因为这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铸就了北京十九中美术教育的辉煌。
北京十九中一直坚持全纳、培元的思想,坚守“六会一特长”的教育目标,把学生成长放在学校正中央,把教师、学生的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当天,来自北京延庆区、平谷区,湖北丹江口、内蒙古赤峰市、河南周口等地的7所中学围绕如何落实五育并举,有效提升学校艺体科技活动育人水平进行探讨。此次论坛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专委会与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