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当中学生遭遇社交障碍

编者按

“我的骨髓里有一种东西,那就是孤独。我的心是结冰的江面,我像孤舟中的老翁,在江面上独钓,其中的滋味,只有我自己能懂。”

这是不久前,本报中学生版收到的一位初中女生的投稿。性格内向、沉默的作者,渴望被集体接纳,却不知如何主动与同学交往。直到在一次月考中取得年级第一的成绩,她才找到了这个突破口。

曾任中国心理协会副理事长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卢家楣表示,青少年群体之间的社交是人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今后学业、事业发展。

本报编辑部派出记者去采访部分中学生和相关的专家,希望能为遇到人际交往方面压力和困惑的中学生们提供建议,让他们更顺畅地迈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别让网络交流削弱现实社交的能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中学生遇到了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和困惑。

初二学生小邱注意到,身边不少同学在线上、线下好像两个人。高三学生平平说,有的同学现实中不太主动,但在网上会更“真实”一点,“感觉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QQ空间出现的评论很多都来自网友。”

高二学生世同也感觉到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大家在“二次元”里更容易找到兴趣相投的人,有的甚至光是追星的粉丝讨论群就有七八个。他觉得,网络社交比起日常交集轻松很多,在社交网络已经可以满足社交需求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可能不愿主动迈出舒适区,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有点像恶性循环,越封闭就越找不到话题。与其难以融入,不如选择自己一个人。”

全民上网的时代,中学生的社交生活正在发生变化。

团中央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0年5月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