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之过程指标体系构建

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各民族国家之间对资源和资本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资本和资源都倾向于流向高素质的劳动力所在地,因此各国纷纷将这样一种竞争压力转化为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OECD组织推出了主要针对工业化国家的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就阅读、数学和科学等方面应用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些国家15岁学生进行测评以监控各国的教育成果并加以比较。该项目自2000年运行以来,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国际学生测评项目,并引领了一股以“注重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质量保障观。

虽然我国在中小学阶段建立了督学、督导体系,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保障奠定了制度基础,但在该体系运作过程中,学校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事实上,学校层面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在我国基本上是缺位的。因此,建构校本特色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保障机制,对于完善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意义深远。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2016年成立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之过程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教育改进的理念”课题组,旨在通过研究根据全球化与我国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以及NSSE设计理念,立足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过程指标体系。

基于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并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具体情境,课题组提出了由学校教育基本状态(横向)、学校教育主要环节和过程(纵向)以及学生学习投入(基本单元)两个层次、三个维度、系统性的教育过程指标体系。

“课堂学习”部分

“课堂学习”的定义应分为小学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