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希娅(央广网发 谢家湾小学供图)
央广网重庆3月6日消息(记者赵聪聪 邓丽娟 张帆)究竟如何破解“作业矛盾”?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希娅建议,家校之间应基于孩子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交流,且双方立场均应为孩子长远发展考虑。
刘希娅认为,网络时代下,家校“作业矛盾”源于老师和家长对线上交流的依赖性,甚至将作业也通过QQ、微信的方式线上交流。然而,线上交流方式越演越烈后,给家长和老师之间带来了一些分歧和矛盾,同时演变为“部分老师把握不好工作量和作业量”的问题,或使得作业量增加,从而导致给孩子们加重了负担。
那么,家长不需要给孩子改作业,真的“减负”了吗?刘希娅坦言,虽然教育部提出要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但部分家长还是会“放不下”,依然想了解孩子作业情况,甚至亲自订正作业。
“家长改不改作业,我觉得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规定。”刘希娅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对“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孩子的未来有可持续、长远、正向的影响”有辩证、客观、一致的看法。
如何把握家校共育的边界?刘希娅认为,有些孩子学业情况比较好,学习起来也很轻松,家长需要费心的时候就不太多,但有些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甚至在做作业上都有困难的时候,家长同样也会采取和老师沟通的方法,所以不是一条界限就完全可以分明的。因此,应基于孩子的需要,家校加强合作,进行良性沟通。
原标题:
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着眼孩子长远发展 家校个性化交流破解“作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