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工作原因,我真想天天泡在滑雪场。”
94年的晓雯向投中网感叹道。据她介绍,自2017年开始接触滑雪,她基本每个雪季的周末都会去滑雪,一开始是在北京郊区,后来是崇礼,为了体验更高质量的雪场,她还特意去过两次长白山和一次日本长野。
“我本身比较喜欢刺激的活动,每次从山上滑下来,风从脸上吹过,耳朵里都是风声,眼前白茫茫一片,那一刻感觉自己从社会脱离,终于有了短暂的放松。”
当下,像晓雯这样的“滑雪爱好者”不在少数。据《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20-2021雪季,我国滑雪人次已经达到2076万人次。
在年轻人扎堆的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滑雪也是这个冬季的“顶流”。在微博,话题#整个朋友圈都去滑雪了#登上热搜,3.3 亿阅读次数和59. 7 万次讨论;小红书“滑雪”相关笔记超过 46 万+篇,抖音和快手“全民冰雪季”话题的视频播放量数十亿次。
随着国民滑雪热情的持续上升,敏锐的资本也已经展开布局。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今,已有7家滑雪相关企业获得融资,其中奥雪文化、SNOW51和雪鸮科技更是一年内连获两轮,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深创投、金沙江创投等知名机构。在此之前,2019年和2020年,该赛道的融资事件分别只有1起。
“全民滑雪”以及冬奥会的催化之下,滑雪的“热度”显而易见。不过,在投中网采访多位投资人后发现,一级市场对该赛道的态度似乎尚未达成共识,有不少投资人仍表示观望,甚至有人直言:“滑雪在中国并不是个投资好赛道”。
2月4日,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将在北京举行。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国民对于冰雪项目的热情也被推向顶峰。
拥有多年滑雪经验的李静林告诉投中网,与2020年相比,2021年身边的滑雪氛围明显提升,“滑的人多了,各种滑雪俱乐部也更多了”。
时代数据显示,2019-2020雪季财年,我国的滑雪人次为1045万,而到了2020-2021雪季,该数字为2076万人次,同比增长98.7%。
滑雪企业也驶入快车道。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滑雪相关企业超过7000家,其中2021年新增数量为1206家,同比大涨61%,数量达六年之最。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届时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另一方面,冰雪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也已经凸显。
以近期备受关注的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谷爱凌代言合作品牌数至少有23家,合作方不乏京东、美的、中国移动和元气森林等知名品牌,路易威登、蒂芙尼和IWC万国表等国际奢侈品牌,也纷纷向她递出了橄榄枝。
根据懒熊体育报道,谷爱凌近两年的代言数量已经超越了林丹、孙杨等人巅峰时期的数量,差不多是“亚洲飞人”苏炳添的两倍,“吸金能力”仅次于姚明。
热潮之下,敏锐的资本也看到了滑雪赛道的“钱”景,纷纷下场布局。
室内滑雪培训机构雪乐山的董事长王展曾在采访中提到,去年八九月份时,几乎每天都要做三件事:见投资人,见投资人,还是见投资人。
2021年12月,雪乐山宣布完成了1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正心投资和新龙脉资本。
而在此之前,另一家滑雪培训机构SNOW51也分别于去年3月和4月获得了A轮、A+轮两笔融资,金额达到亿级人民币。
除了培训领域,滑雪装备市场也备受资本青睐。
早在2020年4月,高瓴资本就宣布与世界单板滑雪品牌Burton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Burton中国业务;2021年1月,滑雪装备品牌“奥雪文化”宣布获得2000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深创投,10月,奥雪文化又获得来自宝锐资本的数千万元A轮投资。
今年1月,以滑雪单板切入的运动科技公司“雪鸮科技”宣布半年内连获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千万元,天使轮由险峰长青领投,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跟投;天使+轮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领投,小红书、绅湾资本跟投。
此外,滑雪运动社交平台GoSki、滑雪移动应用“滑呗”、滑雪服务平台“去哪玩滑雪”也在过去一年相继获得融资。
来源:投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