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发改委、财政部等4部门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减税政策,其中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要求是,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在此之前,国家税务总局也明确,从4月1日开始,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这意味着,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在15万元以下的免征增值税,纳税人自行申报就能享受该政策。
“过去一年,政府出台的各项支持和激励措施是驱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利好因素,从调查结果看,政府对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已显现出积极成效。”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北区委员会委员吴嘉源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坦言。
后疫情时代,减税政策向小微企业倾斜成为降成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统计,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法人占市场主体数量90%以上,贡献了全国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再加上80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小微市场主体共吸纳了八成以上的社会就业。
尽管如此,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贴近民生的群体,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却相对较弱。澳洲会计师公会曾对亚太区11个市场的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成本上涨、现金流压力和竞争加剧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2020年,约有24%的内地受访小微企业曾寻求政府支持或补贴以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招商银行2020年底一份问卷调查也显示,76.6%的小微企业预期营收负增长,其中35%的小微企业预期营收下滑50%以上。现金流只能支撑1个月的企业占比达16.8%。
对此,吴嘉源表示,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在2020年受到冲击,今年以来,部分业务已处于复苏态势,但尚未恢复到疫前水平。在此背景下,相关部委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具体政策,在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力度。
“相比大型企业,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各项支持,在帮助其渡过疫情难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吴嘉源说。
对小微企业来说,各类优惠政策的落地效率及实施效果也是政策制定部门关心的问题。
2021年5月10日,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和工信部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并明确将继续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
作为进一步优化减税政策的重要对象,小微企业的税负问题被重点关注。记者了解到,过去一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已连续三次聚焦小微企业,议题涉及金融支持、税收优惠、降低成本等。
上述通知也指出,今年要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此外,还将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以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政策聚焦对小微企业的关注,重点是要推动各部门政策的有效协同,确保小微市场主体的资金链、供应链和产业链整体稳定,避免出现行业性、系统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情防控不断取得成果,2020年实施的应对疫情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也将分类调整、有序退出。根据政策要求,对涉及疫情防控保供等临时性、应急性政策,到期后停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