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热点新闻 >

沉寂两年,曾经的“火箭少年”回归大众视野,瞄准可回收火箭技术

抱着这种憧憬的地球居民不在少数,国外的知名的民营航天公司Space X、Blue Origin历经数年,终于实现了负载火箭的可回收技术,它的最大意义在于降低了火箭发射费用,也让人类的“太空梦”不再遥不可及。

而在国内,这一技术还没有真正实现过。今天我们介绍的正是一家有望在未来实现这一创新技术的国内民营航天公司——翎客航天,它的创始人就是曾经颇受争议的“火箭少年”、93年的胡振宇。

中国自主研发可回收火箭飞行试验成功

轰……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枚用于垂直起降技术验证的火箭(RLV-T3火箭)在山东龙口的一处试验基地上升至2米高处,随后平移飞行了10米后又缓缓垂直的降落到着陆场上。

翎客航天完成标称矩形弹道飞行回收试验

实现这一动作的背后技术也是实现可回收火箭的关键技术——垂直起降,是目前来看实现火箭回收最可行的方式之一,看似简单的一起一落承载的却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依赖发动机的推力调节和矢量控制。这样的垂直起降及悬停飞行试验,翎客航天从2016年中至今,已累计完成了近300次,其中进行了数十种控制算法及参数状态的尝试,完成多次迭代了箭载电气系统、增压输送系统以及着陆机构方案,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实现了这项技术的从零到一。

翎客航天自主研制的RLV-T系列飞行器进行飞行试验

翎客航天的工程师在雪地中进行飞行试验

经创业邦向航天领域权威人士求证,这一技术是目前国内通过单台火箭发动机矢量控制的首个案例。

据胡振宇介绍,翎客的这款RLV-T3火箭包括发动机以及整个伺服的控制系统,火箭的总体设计,控制算法,箭载电气系统的硬件软件,地面的试验设备测量,以及火箭上升过程中数据显示所需的上位机软件,都是翎客自主研发的成果。翎客的优势是在一个很小的团队(30余人)中,能对各个不同领域的分系统及器件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因为团队中有各个不同方向的工程师,其中不乏跨学科能力很强的工程师,要造火箭,这种人才是很重要的。

成立于2014年的翎客航天,是航天领域最早的民营公司,注册完成后一个礼拜就收到第一个项目:来自研究院的一笔数十万元的合同订单,内容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一款液体火箭发动机,而这笔钱让当时五人的团队支撑了一年。

翎客航天2014年的早期创业团队

稍微了解火箭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烧钱“的行业,没有大笔资金很难做成事儿,国内的零壹空间已经融了5个亿,翎客航天已完成天使轮及Pre A轮融资逾千万元,由上海叁陆伍、杭州正前方、北京四方御风、长润金控以及吴鹰的个人投资,目前正在进行亿元规模的A轮融资。

虽然都是中国的民营航天公司,但翎客航天选择了可重复的液体火箭方案,跟Space X一样,这种类型的火箭对发动机的要求很高,但液体燃料成本很低,占总成本的1%不到,一旦实现便可以大幅缩减火箭的发射成本,仅单次一子级回收便可节约近70%的制造费用,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方案,则不可回收,成本虽然高些,但对发动机的要求也相对较低。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跨村联建产业园 推动文旅融合规范化促...
各路豪杰抢滩气泡水市场 各品牌谁能笑...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汽车零部件企业能...
我国共有4.6万家保险经纪相关企业 保险...
核桃编程频繁电话 短信骚扰用户被多次...
小电科技2020年净利亏损1.1亿元 分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