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热点新闻 >

宜信唐宁:目前金融科技并非技术主导 人工仍难替代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与高盛董事总经理兼亚洲金融机构业务主管John Mahoney进行对话

新浪科技讯 1月25日晚间消息,近日,“2018高盛亚太金融科技论坛”在香港举办,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与高盛董事总经理兼亚洲金融机构业务主管、论坛主持人John Mahoney进行对话。唐宁认为,不懂金融,只擅长科技的公司轻易涉足金融领域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在他看来,目前金融科技这个行业并不完全是技术主导的,人工服务对消费者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

唐宁在论坛上指出,“金融科技”这个词在未来几年会消失,消失的速度越快则意味着科技与金融的融合速度越快。他说,“金融从一开始就是和科技结合在一起的,二者是共生的,因此金融科技这个词并不是刚刚诞生的。之所以如今大家经常谈论金融科技,是因为我们开始密切关注先进技术,积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科技来解决金融业届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比如小微企业贷款,农村借贷等。”

目前金融科技并不完全是技术主导

唐宁表示:目前,金融机构纷纷利用技术让自己的业务发展的越来越出色,比如把技术和产品融合,利用技术进行风险评估等等,因此二者结合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目前,宜信公司已经在支付、网贷、众筹、机器人投顾、智能保险、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通过业务孵化和产业投资参与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此外,宜信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自成立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布局国内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领域具备金融科技基因的企业。

唐宁认为:金融科技可以创造新的金融模式来满足中国投资者的需求。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眼光一般比较短浅,更倾向于投资固定收益,他们不习惯于市场的波动或者某个阶段会赔钱的投资方式,因此金融机构可以利用金融科技进行投资者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的投资和财富管理方法。

宜信财富母基金以风险分散的方式把资金投入到多支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创投基金之中,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配置。宜信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突破性地应用于母基金尽调、投资及管理的全流程中,提升了投研效率和投资质量,实现了母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双向赋能。以母基金投资管理全流程的人工智能平台“AI+ FOF”为例,它能从超过60个维度,全方位获取拟投标的数据画像,每秒钟能实时分析一千万条数据。

与此同时,唐宁认为,科技还可以让金融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越来越优秀。宜信不仅通过科技不断提升自己的风控能力,还将自己的数据和风控科技对外赋能。宜信旗下的致诚阿福平台向行业免费提供宜信积累的两三千万全量借贷数据,以及风险区隔度高的千万级风险名单,可以对接查询,可以识别欺诈和多头负债,帮助行业防范在贷前授信、贷中监控和贷后管理中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阿福平台还向行业提供风险管理全流程解决方案和工具,帮助整个信贷行业降低风险。

唐宁预测,“未来十年二十年,金融科技企业将继续充满活力,迎来飞速发展阶段,包括在机器人投顾,保险科技,众筹,监管科技,区块链等领域期待有重大突破。”

目前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盲目夸大技术在业务推广之中的作用,却忽视了人工的重要性。唐宁指出,技术在某些领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快速简洁,比如在物资分配等领域,在如何设计产品和承销产品等方面,科技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涉及到更复杂、期限更长的产品和服务时,依然需要人工。“所以目前金融科技这个行业并不完全是技术主导的,人工服务对消费者非常重要。人工在金融服务领域将会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数据的确有用,但是其本身没有任何附加值,都需要用人来实现他的价值。”

他认为,在金融服务的某些特殊领域的确不需要人工了。但是大部分领域依然离不开人工,比如顾客在操作某个业务时,需要打电话进行人工咨询。再比如在线下营销的过程中,如果客户见到的是一个人,而不是机器,那么他的信任感会倍增。人的因素在金融服务领域非常重要。

企业要懂金融也要懂监管

当John Mahoney要求唐宁给中国其它金融科技公司一些建议的时候,唐宁说,首先金融科技公司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能够适应中国日益趋严的金融监管环境,根据监管的变化随时调整业务模式,与时俱进。他们应该利用好中国监管政策多变的优势,来发展自己。未来几年,中国监管机制和监管环境会越来越趋紧,这并不是坏事。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跨村联建产业园 推动文旅融合规范化促...
各路豪杰抢滩气泡水市场 各品牌谁能笑...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汽车零部件企业能...
我国共有4.6万家保险经纪相关企业 保险...
核桃编程频繁电话 短信骚扰用户被多次...
小电科技2020年净利亏损1.1亿元 分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