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股票 >

百威亚太困局:3个月市值跌1000亿港元 急于为母还债?

作为全球最大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的子公司,百威亚太在港上市后备受外界关注。去年9月上市后,百威亚太股价一路攀升,总市值高达4310亿港元,大约相当于6个青岛啤酒。但上市10天后,该公司股价便出现下跌态势,并于201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出现首次破发。

百威亚太困局:3个月市值跌1000亿港元 为母还债?

截至1月17日收盘,百威亚太股价为25.90港元/股,总市值为3430亿港元。有观点认为,百威亚太此番股价持续下降是因为三季报业绩不理想,其三季报称,销售业绩下降主要是由于韩国及中国销量减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间财经表示,百威亚太主打高端,但其整体产品布局其实能覆盖到80%的消费者。只是其渠道方面,市场广度和渠道深度的布局确实都还做得不到位,例如在长江以北地区,百威的覆盖还不够。但百威亚太略显疲态后并不会进一步下沉市场,与华润、青岛“近身肉搏”,因为百威亚太要急于还钱。

时间财经联系了百威亚太方面,但截至发稿时间,暂未获得回复。

“为母还债”

百威亚太是百威英博子公司。百威英博创立于1366年,总部位于比利时,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酿造企业,也是美国第二大铝制啤酒罐制造公司。百威亚太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工厂,其产品行销130多国。旗下品牌包括贝克啤酒、中国哈尔滨啤酒、百威啤酒、时代啤酒及科罗娜等。

百威亚太上市,除了看好亚太区尤其中国市场之外,还有一个缘由是“为母还债”。百威亚太此前在上市招股说明书中称,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将全部用于偿还百威英博附属公司的贷款。

近几年,百威英博因持续性收购已负债累累。如2016年,百威英博以超100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制造商SAB米勒公司,这也是啤酒市场史上最大收购案。收购之后,百威英博债负沉重,截至2018年末,百威英博的净债务高达1028.4亿美元,负债率从2015年的320%增长至360%。当年分红将减少50%,同时裁掉300多名员工。其后续还不得已将华润雪花49%股权出售给华润集团,将米勒西欧资产和东欧资产出售给朝日啤酒。

百威亚太2019年9月IPO募资额约378亿港元,发行价27港元/股,后一路涨至32.65港元,总市值高达4310亿港元,三季报发布后股价开始呈下跌之势,在2019年最后一天跌破发行价,并于1月13日股价创新低,3个月市值蒸发逾1069亿港元。

百威亚太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百威亚太实现啤酒总销量为777.54万升,同比下降2.5%;营收为53.44亿美元,同比下降1.5%。持有人应占溢利为8.53亿美元,2018年同期为8.99亿美元。

其中2019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22亿美元,同比下滑3.5%;实现净利润2.51亿美元,同比下滑23.5%;实现总销量275.3万千升,同比下滑6.5%。

朱丹蓬表示,百威亚太的市场广度和渠道深度的布局确实都还做得不到位,但是因为百威亚太要急于还钱,预计短期内肯定在高端领域布局更快,因为高端这块利润比较高。

各评级机构也纷纷下调其目标价格。1月13日,小摩发布报告称,将百威亚太2019至2021年的EBITDA预测下调3至10%,将公司的目标价由原来的34港元下调至32港元。同日,高盛也发表研报,将百威亚太目标价由37港元降至34港元。

此前的2019年12月31日,富瑞发布报告,将百威亚太目标价下调7.8%,由原来38港元降至35港元,并预计百威亚太第四季销售下跌1%,主要由于内地夜店销售及去库存影响,同时韩国的行业需求也疲弱。

狼来了?

在中国市场,百威亚太的市场占有率为16.4%,次于华润和青岛啤酒,但是其在高端及超高端品牌里面具备绝对优势,其市场份额达到46.6%。据Global Data数据显示,2018年百威亚太在全球各国中,中国啤酒销售额和销量均排名第一,并以啤酒销售额及啤酒销量计在快速增长的高端及超高端类别合计排名第一。

国信证券此前有研报称,从2013年至2018年,中国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市场中只有百威亚太的市场份额在提升,其他几大参与者,包括青岛、华润雪花和嘉士伯份额都在萎缩。

此前华润啤酒CEO侯孝海公开表示,中国啤酒市场目前的发展竞争逻辑已经转变为高端决战的逻辑。国盛证券此前也有研报称,10元以上的高端及超高端类别增长空间巨大。

有观点称,百威亚太上市后是“狼来了”,因忙于赴港上市,百威亚太2019年对中国市场的注意力有所放松。百威亚太上市之后,境内上市公司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中国主流啤酒企业也在加快高端啤酒的布局,比如,青岛啤酒2014年推出青啤经典1903,包装升级同时提高原麦汁浓度,定位8元价格带;华润雪花在2018年3月推出“勇闯天涯superX”,定位于18-25岁年轻人,跟进抢占8元价格带,又在2019年4月完成了对喜力中国业务的并购。

侯孝海曾在采访中称,“未来三到五年,华润雪花希望在高端市场达到比较接近百威的份额”。此番百威亚太略显疲态,华润势在必得,百威亚太、华润、青岛啤酒几大巨头的“三国杀”再起风云。

上述业内人士称,百威亚太对于现有的中国啤酒企业而言,称不上“狼来了”,而应该是“鲶鱼效应”。毕竟在中国,啤酒作为消费品并不是高新科技,中国对外资品牌没有依赖性。

其还称,中国啤酒企业目前市场布局也卓有成效,青岛啤酒国企出身,身经百战,有些接地气的餐饮渠道市场运营经营和扎实的零售渠道网络;雪花啤酒后起之秀,作为央企,在品牌传播和市场策划上闪光点很多。

相比之下,百威亚太并购哈啤后,没有进行渠道下沉,反而财大气粗地挥舞资本大棒做体育营销、品牌价值,目前“渠道网络做得真不行”,尤其是三四线市场的下沉,还差很远。而啤酒是即兴消费,囤货少,渠道至关重要,百威亚太仅仅凭借一二线城市和部门区域运营,很难形成品牌优势的销量转化或垄断。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中国个人消费将从2016年的29.6万亿元增长到65.3万亿元,超66%的增长来自于下沉市场。“小镇青年”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看中的消费群体。

但朱丹蓬认为,中国市场对于百威来说还是有大口的肉可吃,还没到要下沉啃骨头的时候。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行业成长带来的贝塔效应 光伏板块群雄...
成交额连续13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中药...
多地发布钢铁下半年限产政策刺激钢价反弹
*ST天成开盘一字涨停 该股连续拉出第25...
半导体芯片产业景气度走高 半导体概念...
宁德时代总市值突破1.26万亿 股价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