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银行 >

股票和债券成为境外主体增配 人民币金融资产主要品种

9月18日,央行发布2021年人民国际化报告(下称“报告”)。其中,多个重磅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股票金融资产金额同比增长42.8%;2020年人民跨境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

从人民跨境使用总体情况看,报告指出,2020年,人民跨境收付金额较快增长,银行代客人民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28.3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2021年前6个月,人民跨境收付金额为17.57万亿元,占同期本外跨境收付总额的48.2%,较去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

股票和债券成为境外主体增配

人民金融资产主要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境外主体积极配置人民金融资产。报告指出,境外投资者积极配置人民资产,证券投资等资本项下使用人民成为人民跨境收支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货政策保持在正常区间,人民相对于主要可兑换货有较高利差,人民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强。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42.8%。

截至2020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8.98万亿元,同比增长40.1%。其中,股票市值3.41万亿元,债券托管余额3.33万亿元,存款余额1.28万亿元,贷款余额0.96万亿元。

其中,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和债券成为境外主体增配人民金融资产的主要品种。截至2020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股票和债券规模同比增长54.5%,其中持有债券托管量同比增长47.4%,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总量的2.8%;持有股票市值同比增长62.1%,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4.3%。2020年,境外主体新增持有的境内人民资产中,股票占比为54.9%。

2020年,跨境融资、境外项目人民贷款等其他投资人民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1.30万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净流出0.86亿元。

股票投资方面,报告显示,2020年“沪深港通”业务人民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1.70万亿元,同比增长65.3%,净流出4132.87亿元(2019年为净流入1221.74亿元)。其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合计净流入1780.52亿元,“港股通”净流出5913.39亿元。

此外,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人民使用稳步增长。2020年,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人民跨境收付较快增长。全年原油、铁矿石、铜、大豆等大宗商品贸易跨境人民收付金额为2525.66亿元,同比增长16.4%。

人民计价货职能初步发挥

报告的另一亮点是,人民计价货职能初步发挥。

报告披露了2020年度人民国际使用市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约有78.8%的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考虑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或提升人民的使用比例,这一比例较前几年有所上升。同时,约有 78.1%的受访境外工商企业表示,当美元、欧元等国际货流动较为紧张时,会考虑将人民作为融资货,这一比例较 2019 年的调查结果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5年来的相对高位。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20.5%的受访境内工商企业表示,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报价,这一比例较2019年小幅上升。与2015年相比,坚持使用人民报价的受访工商企业占比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采用折中定价分担汇率风险的工商企业占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稳慎推进人民国际化,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以顺应需求和“水到渠成”为原则,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进一步完善人民跨境使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基础设施安排,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发展离岸人民市场,为市场主体使用人民营造更加便利的环境,同时进一步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的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更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报告强调,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双向开放,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提高境外主体配置人民金融资产的便利化水,支持境外央行、货当局和储备管理部门配置人民储备资产,拓展人民的储备和投资功能。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人民跨境投融资业务创新。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交通银行亮相2021服贸会 科技驱动场景...
青农商行去年不良贷款率为1.44% 不良贷...
惠企的经营贷如今为何被全国监管关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托克托县支行被罚款50...
江西上栗农商银行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天津农商银行两支行合计被罚100万元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