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银行 >

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力度持续加大 融资实现增量扩面降价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总体呈现稳定恢复态势,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不过,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部分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依然面临一定考验。

这种背景下,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持续加大。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上市银行普遍能满足“两增”的阶段监管要求。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浙商银行、渝农商行等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除贷款投放规模不断增加外,上市银行对小微企业服务仍在不断提质升级,智能策略下定价与风控的衡、产品体系的优化创新等都是直观体现。

普惠型小微贷款继续增量、扩面、降价

“十四五”开局之年,银行持续强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融资实现增量、扩面、降价。

以建设银行为例,今年6月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为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83.82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180.18万户,较上年末新增10.63万户;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17%,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建设银行行长王江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定价远低于新发放贷款的整体定价,上半年,该行公司类贷款利率为4.3%、整体定价则为4.68%。

招商银行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67.22亿元,增幅13.12%;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数62.02万户,较年初增长32.09%;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均利率4.79%,同口径较上年下降21个基点。

科技手段成为部分银行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杀手锏”。据安银行(000001,股吧)介绍,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该行运用科技手段和风控模型提升客户风险识别度,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政策,在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同时,基于精准的客户画像与风险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定价,为优质客户、小微客户提供更加实惠的贷款利率。

今年上半年,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额为1806.84亿元,同比增长58.6%,新发放贷款加权均利率较上年全年下降52个基点。

除符合“两增”目标要求外,多家上市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更是高于全行整体贷款增速,体现了其将小微企业作为服务重点对象的态度。其中,农业银行高出最多,其上半年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30.4%,高于全行增速21.4个百分点。

产品供给品种丰富、结构优化

按照《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应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强化“首贷户”服务,努力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大型银行要将“首贷户”纳入内部考核评价指标。

从实际情况来看,“首贷难”的确长期困扰着小微企业。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目前,我国产业环境、征信服务与担保体系等不完善,使得金融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难以形成有效沟通。特别是在商业银行与民营和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矛盾更为突出:一方面,银行难以收集和甄别民营和小微企业有效信息并据此进行信贷决策;另一方面,民营和小微企业未全面了解银行产品和服务,难以迈出建立银企关系的第一步。数据显示,强调“首贷”问题前,我国有80%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未曾从银行体系获得过贷款。

半年报显示,多家上市银行已开始重点关注“首贷”服务的提供。例如,工商银行上半年已累计为2.7万户小微企业提供“首贷”服务,“首贷户”同比增长超40%;北京银行(601169,股吧)上半年“首贷”支持小微企业3043户,金额340.7亿元。

除“首贷”业务外,在“优化金融供给结构”的政策引导下,部分银行还着眼于完善创新普惠金融线上产品体系。例如,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办理“续贷”业务685笔,累计金额49亿元;累计开展转贷款规模达274亿元,支持3870家小微企业和3813位小企业主,受益客户节约利息1.7亿元。

农业银行也表示,正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的产品创新机制,研发推出“首贷”“续贷”和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等领域的线上产品,增强小微产品体系活力和竞争力。

服务一体化综合化趋势明显

年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内循环”战略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具体实践来看,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能够帮助银行识别和管控小微企业潜在的违约风险。基于核心企业和真实的供应链运营,银行与小微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能得以破解,出于防风险考虑而造成的惜贷、惧贷现象也会有所减少。

记者梳理发现,现阶段,绝大多数上市银行都将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小微业务的重要抓手,台化、产业链、生态圈等关键词在战略规划中频繁出现。以浙商银行为例,该行就围绕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保持供应链稳定”三大核心需求,将银行业务和服务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管理活动之中,帮助核心企业构建生态体系和销售网络,缓解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截至今年6月末,浙商银行台化模式已服务客户6.66万户,较年初增长0.41万户,增幅6.56%;融资余额7014.95亿元,较年初增长230.34亿元,增幅3.40%。

更重要的是,于供应链金融基础上探索综合化金融服务也在上市银行中蔚然成风。以服务实体制造业为例,浙商银行就采取了“根据行业和企业经营特点形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模式。截至今年6月,该行服务中小企业超过62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75%,普惠小微企业占比超过70%。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分析,这种综合化趋势的出现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银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的需要,小微企业金融需求较为分散,额度较小,台化、生态化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二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银行台化、生态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具体来说,银行可以从融资服务向支付结算、投资顾问、现金管理、财富管理等综合化金融服务延伸;同时,将金融服务融入更多的业务场景之中也非常重要。

从最新的半年报来看,多板块联动也成为部分股份行对公业务的一大探索方向。其中,招商银行瞄准的是泛金融“业财一体化”,即借助金融科技,将“端到端线上服务”能力延伸触达至企业客户的销售、采购、存货、物流等核心产业链环节,为企业提供全场景生态服务。安银行选择提供业、财、税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金融科技能力组件化、标准化地开放输出并嵌入场景,生态化经营中小微客群和战略客群,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客户经营台。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交通银行亮相2021服贸会 科技驱动场景...
青农商行去年不良贷款率为1.44% 不良贷...
惠企的经营贷如今为何被全国监管关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托克托县支行被罚款50...
江西上栗农商银行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天津农商银行两支行合计被罚100万元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