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银行 >

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良好生态 厚植负责任金融理念

下一阶段需要持续构建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研究”专栏发表题为《关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文章。

文章指出,年来,政府部门持续加大激励政策供给,强化制度保障力度,有效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普惠金融逐步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积极转变。下一阶段需要持续构建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发展,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良好生态,厚植负责任金融理念,积极谋划金融健康,不断开创普惠金融新发展格局。

普惠金融的初衷在于应对金融排斥现象,大量民众曾长期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服务门槛之外。年来,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几家抬”政策合力,实施一系列激励的货信贷和财税奖补等支持政策,为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金融机构自身通过专设经营部门和经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内部资源倾斜、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措施激发了基层工作人员愿意做普惠的主观能动

展望未来,刘桂提出,构建中国普惠金融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应从五方面着手,即深化金融改革,构建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树立系统观念,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发展;推动守正创新,持续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良好生态;注重安全发展,厚植负责任金融理念;谋划金融健康,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级。

在商业可持续方面,刘桂认为,应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激发普惠金融相关市场主体的积极、主动、创造,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构建竞争有序的普惠金融供给格局。

普惠金融内涵丰富、外延较广,服务对象众多,与其他领域有较多交叉。比如,小微企业、农户等普惠金融重点群体往往易受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这些规模庞大的群体也是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重要力量,科创企业大多为小微企业。

刘桂认为,从全局视角看,这些元素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通过这些领域的融合发展和相互促进,可以不断提升发展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普惠群体具有相对脆弱和敏感,贯彻负责任金融理念对普惠金融尤为重要。刘桂表示,负责任金融的核心是“三主体”和“三支柱”。要让金融机构、金融监管者和金融消费者“三主体”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共同打造好金融教育、金融机构自律管理和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三支柱”,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学金融、用金融、信金融,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他还强调,为推进普惠金融更高质量地发展,需要从过去关注“有没有”上升到当前的“好不好”直至未来的“强不强”,一个理想的目标就是促使普惠群体达到并保持一种金融健康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普惠群体通过正确运用金融知识,科学使用金融工具,合理采取金融行为来达到良好的财务状态,能够有效管理自身日常金融活动;对大额支出有提前计划,收入总体可覆盖支出;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负债在可承受范围内;拥有适合自身的储蓄和保险,面对意外财务冲击时有一定韧;享有正规投资渠道,风险与承受能力相匹配,资产具有足够的流动和安全,在财务上形成良循环。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高级形态,应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抓紧构建。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青农商行去年不良贷款率为1.44% 不良贷...
惠企的经营贷如今为何被全国监管关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托克托县支行被罚款50...
江西上栗农商银行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天津农商银行两支行合计被罚100万元 因...
北京中关村银行因个人贷款管理存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