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审核四年后,东莞银行再度启动A股上市计划。4月东莞银行2017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A股上市、授权及聘请辅导机构等3份IPO相关议案。 股权分散一直是困扰东莞银行上市的待解难题。4月下旬,该行最新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东莞银行第一大股东东莞市财政局持有该行22.22%的股份,东莞市金融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东莞金控”)通过控股兆佳贸易、东鹏贸易等持股股东,合计持有该行10.95%的股份,股权分散情况得以改善。
近年来,东莞银行资产规模总体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两年实现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降”;2017年实现净利润21.31亿元,同比上升11.49%,自2012年同比增长45%后净利首次重回两位数增速。
股权分散
在4月举行的2017年股东大会上,东莞银行审议通过了《关于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的议案》《关于本行申请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过程中的授权的议案》《关于聘请中介机构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及相关工作提供服务的议案》等3份A股上市相关议案。
实际上,东莞银行上市进程已历时十年之久。早在2008年3月,该行就首次明确上市计划,向证监会提交了A股上市材料。据证监会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2012年2月该行已进入IPO“落实反馈意见”阶段。
但此后,东莞银行A股上市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截至2014年6月仍未完成预披露。据2014年6月27日证监会新闻通气会发布内容显示,截至6月底未完成预披露的企业要终止审查。证监会公布的2014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终止审查企业名单显示,东莞银行当年7月1日终止审查。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银行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持有该行股权5%及以上的股东仅有东莞市财政局,为第一大股东,持有股份占比22.22%,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此外,2013年东莞银行净利同比增长仅为2.67%,相比2012年净利增速45%下降42.33个百分点,出现断崖式下跌。
自2014年终止IPO审查直至2017年,东莞银行未明确上市进展,但一直在进行上市筹备。
201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间,东莞银行向原有股东定向增发2亿股股份,注册资本增加为21.8亿元。定增完成后,东莞市财政局仍为该行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为22.22%;持股比例高于4%的股东增加至3家,分别为东莞市大中实业有限公司(4.98%)、东莞市虎门镇投资管理服务中心(4.96%)、东莞市鸿中投资有限公司(4.78%)。
截至2017年底,东莞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基本没有改变,但其第七大股东东莞金控及其控股的兆业贸易、中鹏贸易等三家公司合计持有该行10.95%的股份。通过股权优化,东莞银行股权分散情况得以改善。
2017年年报显示,东莞银行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股人,除东莞市财政局和东莞金控实际控制股份占比超过10%外,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均低于5%。
对于A股上市的进展及股权的持续优化举措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次联系东莞银行方面,但截至发稿之前,仍未收到明确回复。
资本充足率承压
除股权结构优化外,东莞银行业绩复苏表现明显。
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间东莞银行实现利润总额23.83亿元,同比增幅5.27%;实现净利润21.31亿元,同比增幅11.49%。其中净利润增速自2012年以后首次重回两位数增速。
同时,东莞银行资产质量趋于稳定,连续两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东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亿元,较年初下降3.78%;不良贷款率为1.49%,较年初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表示,市场利率中枢上升整体利好银行利息收入改善,是推动银行业绩好转的重要因素。
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东莞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9.7亿元,同比下降0.4%,相比2016年下降幅度缩减5个百分点。
东莞银行在年报中指出,2017年是深入推进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银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金融新形势,积极落实发展新举措,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审慎推进金融创新,着力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努力推动本行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未来银行将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从严防控金融风险,坚定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快而灵”的精品银行。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近两年来东莞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上升。根据2017年年报,截至去年底,该行资本充足率14.42%,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10.74%,同比上升0.4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东莞银行近年来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东莞银行资产总额达2612.83亿元,比年初增加291.92亿元,增幅为12.58%。数据显示,2012至2014年,该行资产总额复合增长率为6.30%。
东莞银行在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公告中指出,随着银行市场定位的不断强化,小企业信贷增速情况良好,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加之参与或附设村镇银行的需要,新设机构也逐步增多,保持资本充足率面临压力。发行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被用于补充发行人的二级资本,改善资本组成结构,增强资本实力,改变目前资本结构比较单一、核心资本占比较大的情况,缓解资本补充压力。
2016年2月,东莞银行发行不超过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补充二级资本。2017年7月,广东银监局审批通过该行不超过8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议案。
随着业绩的复苏和股权结构优化的推进,东莞银行重启A股上市的步伐更加急切。此次股东大会,东莞银行就一次性审议通过了A股首发、授权及聘请中介机构等3项A股上市相关议案。
自去年底成都银行A股首发过会后,银行IPO热情更加高涨。截至目前,A股排队银行数量已达15家,其中城商银行8家、农商银行7家,2018年1月至今共有10家银行更新及首次披露A股首发文件。
对于地方性银行上市热情趋高的原因,熊启跃认为:近年来监管趋严,银行资产回表压力加大,资本补充压力上升;大型银行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资本要求持续提升;监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银行补充资本;当前,债市利率较高,银行通过股票融资补充资本更合理有效。
上述15家A股排队银行地域分布来看,山东、厦门、江浙等地较为集中。但银行规模相对较大的广东地区仍空缺。截至目前,仅有位于佛山的顺德农商行和南海农商行完成上市辅导备案。
东莞银行通过A股上市议案后,加上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的顺德农商行和南海农商行,截至目前广东地区已有3家银行明确IPO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