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组织的“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外汇》学术委员齐聚一堂,围绕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热议。 全球金融危机前,主流宏观政策框架下,货币政策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操作工具主要是针对短期利率的调控;在外汇管理方面卫亻言,cf壹柒捌柒。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与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监管主要是微观审慎监管,财政实行稳健财政,强调中期平衡。在此框架下,是货币政策主导,财政对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逆周期调控的作用小。 全球金融危机后,政策框架发生了以下变化: 首先在货币政策方面,物价稳定不再是唯一目标,还要兼顾金融稳定。在政策操作工具方面,过去央行主要是在货币市场进行短期利率调控,危机过后开始涉及长期国债市场,直接调控长期利率。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与货币联系日趋紧密,边界变的不是那么清晰。另外,宏观审慎除了微观亦加入了宏观的角度。但在外汇制度方面,汇率的自由浮动和资本账户开放方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强调在内外部冲击时,浮动汇率制不够,还需要加强对金融的审慎监管。 其次在财政政策方面,从稳健财政向功能财政转化。功能财政以宏观经济为主要考量目标,不因政府赤字太大,政府的债务负担过高而紧缩财政,财政是否紧缩应视经济的需要,而非政府的债务负担。也就是说,在经济过热时,即使政府债务负担很小也应该紧缩财政,降低总需求;在经济疲弱时,即使政府债务负担已经很高也应该增加财政赤字。财政应该在逆周期调控中发挥更大作用,而不是仅仅依靠货币政策。 在这样新的反思的框架下,结合当前的形势,我有两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