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实施集中供地后,可以明显看出部分政策是有问题的,不然也不会导致溢价率高居不下、倒推楼市火热。之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土地供给政策可能会改革;7月30日,杭州率先调整,提出竞品质、现房销售、取消竞自持、溢价率封顶降低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竞品质,在限价和竞自持的背景下房企利润被压缩,只能通过降低房屋质量减少成本。那新政真的能保证住宅质量吗?
杭州楼市已经持续火热很久了,尤其是新房,打新潮一波接一波。虽然从年初以来调控了3次,如1月的落户不满5年限购1套、3月加码、7月共产房,可市场越调越热,6月杭州二手房同比涨幅8.6%,全国第七。另外杭州上半年共成交179789套房,已经是去年全年的70%。住建部已经约谈5个城市,杭州如果再不行动,很可能又被关注。
在高压之下,杭州从土地政策入手,修改了集中供地的规则。首先用10块地实行“竞品质”,开发商要提交品质方案,政府打分后再竞地;其次要现房销售,得办理不动产登记、品质核验后再销售;三是取消勾地,从缴纳5000万勾地金变为起拍价20%保证金;四是取消竞自持,而是竞政策下租赁住房面积;五是封顶溢价率从30%降到20%。
这些新政真的能降房价、保障品质吗?尤其品质是不大好量化的标准,像北京在5月也制定了建筑品质标准,包括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宜居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但这些标准能不能马上扭转楼市每况愈下的质量问题,怕是很艰难了。
一方面监管对开发和销售的管控非常严,再加上土拍政策限售价又限地价,留给开发商的利润空间更小了。另一方面三道红线和杠杆率,开发商的利润率降到5%-6%。形势导致走高周转的开发商越来越多,认真做产品的少,市面上“不合格”的住宅产品在增加。可即便如此,杭州的新盘去化还是很快,最多3个月也能卖光。
在限地价、限房价的前提下,杭州又对品质提出要求,可能是比较难做到的。毕竟现在住宅产品开发大多是降标降配、捆绑销售、降品质控成本。现行政策对开发商的资金要求很高,现房销售也会拉长房企的回款周期,预计实力不雄厚、开发经验不足的中小房企或失去拿地资格,竞品质更适合重大房企。
不过对购房者来说,这倒是有些好处。一方面政府把保证金推高,把热钱挤兑、推高地价的门焊死;再加上竞品质、降低封顶溢价率多少能对房子有些保障。但杭州的土地供应也在减少,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楼市还是可能保持火热的,小资家显示杭州二手房均价超过3.7万/平方米,新房供不应求或会助推二手房房价上涨。不过这次土改主要针对住宅品质,想真正降温,杭州还要更大的决心和动作!
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