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几乎所有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存钱。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省钱非常“热衷”。毕竟,中国居民的“金钱观”一直比较保守,大多不喜欢乱花钱。此外,多存钱也能让中国居民有安全感。根据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住户存款余额已达82.14万亿元,至今仍保持着增长的状态。
从这一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储蓄大国”的称号并非空穴来潮。82.14万亿元,按中国14亿人口计算,人均存款约在5.8万元。几十年前,“万元户”就可以算是一个小县城的有钱人。毕竟,在人均工资只有几百元的时代,一万元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但现在“万元户”根本算不上什么,甚至我国很多人的月薪都在万元以上。
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在银行存了1万元,放到现在的1万元购买力里,这个购买力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可以说,现在1万元的购买力与上世纪90年代的1万元相比“不值一提”,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万元户”时代早已过去,而即使是现在的“百万元”也不能算是有钱人。
不过,相信大家还是十分好奇的,25年前的“万元户”,放到现在水平如何?而今银行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
按照目前每斤猪肉20元的价格,5000斤猪肉的价格在10万元左右。从这个角度看,当时1万元可能和现在10万元差不多。当然,依靠猪肉来“衡量”并不严谨。1995年,我国猪肉价格约为每公斤2—3元,1万元可购5000—3300斤左右。因此,如果以猪肉价格为参照,1995年的1万元现在是10万元左右。当然,这样的比较不能仅仅基于猪肉。那么,让我们再从工资的角度来看。
1995年左右,我国老百姓的工资大概是每月几百元左右。那时候,月薪能过千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时中国人的平均月薪都在500-700元左右。而现在,我国老百姓的工资是按5000元计算的,大约是以前的8—10倍。这样算来,1995年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8-10万元左右。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房子。据了解,1995年,我国一线城市的房屋均价在200-500元左右,而位于市中心稍近的则在600-800元之间。也就是说,市中心的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价格在6万元到8万元左右。现在,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外,很多一线城市的房价大多在1万至2万元/平方米之间,也就是说,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的价格应该在100万至200万元之间。
这就好比当时花1万元在北京买房,参照今天北京房价上涨的情况来看。1995年,花1万元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现在的价值至少可以达到几十倍。如果幸运的话,上百倍也是可能的。不过,并非所有物品都是这样上涨的。比如1995年前后,一台电视机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但现在1000多的电视机比以前的2000多一台的要好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你能说当时2000元不如现在1000元吗?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要衡量几十年前的1万元,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对此,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衡量货币的价值变化,应该综合考虑物价上涨、市场经济周期价值等一系列因素,而不是只看一个标准的变化。这样,1995年的1万元,可能相当于现在的17-25万元。
而以上我们从价格、工资、房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粗略推断,1995年的1万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0万元。虽然和以前的1万元、20万元相比,放到现在也算不上什么“大款”,但对普通家庭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在你看来,1995年的1万元放到现在,是什么价值呢?